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材料
改造城中村 提速城市化
近年来,我们**区委、区政府积极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超前谋划、大胆探索实施“无村区”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沿江农村城市化难题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区辖有4个街道、3个乡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36万。**既是镇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市城市化的核心区域。随着镇江“双百”目标(即市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推进,城区的框架已经全面拉开,但“城中村”大量存在;城郊发展虽快,但农村特征明显。为此,我们积极吸取以往“城中村”改造的教训,变被动改造为主动作为,在2002年拟订了跨度为5年的“无村区”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无村区”建设,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在城市社会辐射下发生现代化变迁,农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以降低城市扩张成本,探索主动型、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达到“推进城市化、实现无村区、建设新社区、农民现代化”的目标。
规划、市场、富民:三思而行
为顺利推进全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进程,我们在实施“无村区”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三个坚持”:
坚持走规划之路。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框架之内部署实施,并主动迎合这两个规划,出台“无村区”规划,明确年度实施目标和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合理推开,稳步扎实地将**全区建设成为城市。
坚持借市场之手。充分利用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土地运作完善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道路两侧的规划进行招商,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来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提高区域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两年来,全区市场化运作土地累计达到2000多亩,筹集资金超过15亿元。
坚持谋农民之福。将“无村区”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掣肘的重要手段,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民的利益不仅不受损害。让农民“洗脚”进城的同时,进行“洗手”创业、“洗脑”生活,迅速融入到城市的现代文明生活中去。近两年,全区共转移农民9246人,0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33元,增幅达到16.8%。
城建、园区、三产:三路并进
“无村区”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紧密相依。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无村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园区开发和三产发展协调互动。
突出城市建设拉动。着力强化城市建设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集聚。02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近6.4亿元,先后建设了学府路等6条12.87公里城市道路,城建项目、工业项目征地超过了10900多亩土地。这不仅有效拉开了城市的框架,而且极大改善了乡镇基础设施。同时,房地产建成上市面积累计超过16万平方米,在建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近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材料
本文2007-10-09 08:47: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451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