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新时期妇女与宗教问题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7-02-19浏览:2937下载246次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宗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妇女与宗教的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试图从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等方面分析、揭示产生诸特点的原因,指出宗教对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开展妇女与宗教的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妇女    宗教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历史渊远流长,教徒人数众多。中国宗教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及外来因素等影响,我国的宗教发展较快,已成为社会瞩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在当前迅速增加的信教群众中,女教徒占了很大比重,不少地区占信教总数的60%-70%,有的已达80%以上,明显高于男性。综观妇女与宗教的历史,可以发现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宗教的起源、发展中,妇女始终是宗教的积极支持者和虔诚信仰者,也是宗教发展的推动者。本文试从新时期妇女信教的特点和原因来探讨。

                            一、新时期妇女信教的特点
                            从我国新时期妇女信教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女性信徒在这几年的人数明显增长。自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信教人数不断增加。从上海基督教会1980至1990年发展的信徒中抽取了13000个标本作统计,女性占了80%,同样哈尔滨对较虔诚的2350名信徒的调查表明,90.2%是女性①。女信徒所占比例非常大,远远超过男性。
                           
                        2、宗教信徒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有了显著的变化。据统计,以前女信徒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总数的65%,且大多数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总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加入宗教组织的新教徒中,跨越了各个年龄段,其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较高。随着中青年信徒的加入,教徒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浙江省湖州市3281名天主教徒中,35岁以下的1118人,35-60岁1547人,60岁以上的616人,青年教徒已超过三分之一。衢州市35岁以下的天主教徒已占61%。基督教年轻教徒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如上虞市全市1990年以后新发展的教徒中,39岁以下的占37.2%,而位于发达地区的崧厦堂1990年以后新发展的39岁以下的教徒占52%②。与宗教信徒年轻化相联系的是教徒文化层次的提高,年轻教徒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如1996年福州省沿海某市对基督教、天主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专以上分别占20.3%,7.9%,高中占29.1%,27.2%,初中文化占26.7%,33%。同时职业构成多样化。以前信教主要是农村妇女,而现在一向被认为与宗教无缘的学生、科技工作者,乃至一些高层次知识分子也加入了信教者的行列,这种现象在基督教、天主教的信教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宗教信仰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传统观念中的农民、也有教师、医生、工程师、机关干部等。
                            3
                        、多种宗教并存。据统计,我国妇女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佛教经过近2000年的中国化过程,已成为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宗教。浙江是佛教历史悠久的省份,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古刹,大小寺庙遍及全省各地,民众信佛传统根深蒂固。中国现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佛教信徒一般以女性为主,烧香拜佛影响力较大。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是中国回族、维吾尔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群众信仰的宗教,是一种民族性宗教。天主教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现在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现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基督教于公元前19世纪初传入中国,现阶段得到很大发展。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徒传道约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2.5万余处。在这些宗教中,女性信仰者所占人数比例高,参与的宗教活动多,产生的影响大。
                           
                        4、宗教信仰动机多元化。传统妇女信教很大一部分出于“贫、老、病”等客观原因,且大多数是农村妇女。如今,城市妇女入教的比例越来越高,入教的妇女在文化水平、社会层次方面也与日俱增。笔者与___市佛教居士林徐文芳林长交谈中获知,___佛教居士登记在册的已达5000人,在人数比例上女性超过男性,其中不乏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徐文芳林长自己就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提前5年退休,全力以赴从事佛教居士林安养院的创建工作。女性入教的动机呈现多元化,有的出于对所信仰宗教的理解和领悟,从宗教信仰中追求善、美、和的道德理念,通过宗教来捐助社会,服务社会。徐文芳林长就奉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实现“造福社会”,“利益人群”的人生坐标;有的把宗教作为精神的寄托或慰藉心灵的良药:如___某高校信奉基督教的女教师每周一至二次,在课余和几个信教女学生共同研读“圣经”,作为自我充实的一种方式;有的年轻女性则出于对宗教神秘的探求和好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功利目的,如祈求平安健康、财富好运等。根据天台山古方广寺僧人释可然讲述去该寺拜佛的人众中,女性35岁以下的逐渐增多,其中经商的女性占一定比例,多数以求财为目的。2003年暑假,笔者在对___市经商女性的调研中了解到,凡夫妻共同经商或女性独自经商的约有60%以上存在宗教信仰,表现在定期到佛地名刹朝拜或到教堂祷告,许多经商妇女在家中供奉财神菩萨,顶礼膜拜,以求财运亨通。
                            二、妇女容易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固然与宗教本身具有的特性有直接关系,但宗教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笔者认为,新时期妇女教徒不断增加有其深刻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再三重申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在政策、财经等方面对宗教活动予以支持。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力。“文革”时期,由于极“左”的路线的干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未能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贯彻得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宗教的“黄金时期”。同时,政府在政策、财经等方面对宗教活动予以支持,国内的许多宗教建筑得到修缮,宗教场所得到开辟。同时,兴办了74所宗教院校,10多年来已输送了5000余名宗教人才,目前在校就读的有4000多人。同时随着宗教信仰政策的恢复和落实,宗教信仰已成为个人的完全自由,并在法律上受到保护,也使许多人改变了传统的观念,乐于接近宗教,信仰宗教。
                           
                        2、改革开放的大潮对女性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妇女在整个社会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自我实现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即食欲、性欲等。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次是社会和爱情的需求,即与他人做朋友的欲望。其次是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求,而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最后阶段的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在前四个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得到满足。第五个需求人人都想得到,但在现实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要满足第五个需求是很不容易的,无法人人如愿。因此,部分女性可能通过信教来寻求一种满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新时期妇女与宗教问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