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浅析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提 要】 本文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实质,并分析了南丹县产业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从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及产业演进规律的角度阐述了调整南丹县产业结构,发展南丹县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对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给予一定启示。
【关键词】 产业发展目标定位 产业演进规律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substa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nandan county'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on it. standing on the angle of the ive orient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dustry evolution, it elaborates the trains of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justing industry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economic of nandan county'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adjustment. these trains of thought present given enlightenment of local industrial industry structure.
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优化的产业结构都是经济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地方经济搞好了,国家经济也就前进了。本文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背景和实质。
产业结构是生产力结构的中心,生产力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和消费结构。其中消费结构从属于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制约着消费结构,交换结构依赖于其他结构。事实上,产业结构是生产关系中关键的一环。其他结构或以产业结构变化为其变化的原因,或以产业结构变化为其最终归宿,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抓住产业结构这个中心环节,就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新中国的经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产业结构调整史,大体上可划分两个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调整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结构调整。目前国内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如产品积压,生产能力过剩,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之间矛盾严峻,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资本结构恶化等,加上国际产业新一轮重组的浪潮压力,致使我国新一轮的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产业调整迫在眉睫。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指:要实现各产业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各产业向更高的适应层次演变,即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而高度化。而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所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质就是将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或者是将社会财富从低效用的消费者手中转移到高效用的消费者手中,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大至全国,小至地方。现就以南丹县为标的来分析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南丹县的概况、产业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南丹县的概况。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邻接贵州,是我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全境3916.62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次第斜降,境内林木繁茂,河流纵横,田园肥沃。其地属南、中亚热带的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高温35.5摄氏度,低温-5.5摄氏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76.3毫米,年均蒸发量1134.8毫米),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86.4%,800米以上中山面积占全县面积43.64%,500~800米低山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42.76%。全县总人口265346人,有十几个少数民族,而壮、汉分别占52.68%,31.8%。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观念陈旧,教育水平低,致使人们整体素质落后。南丹县有丰富的矿物资源,现已勘探发现的有锡、铅、锌、金、银、铜、铁、锑、锰、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和汞、砷、硫、荧石、水晶、云母、铝土、煤等矿物。其中铝、锌的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茅,锡储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超过云南的锡都--- 个旧,且开采条件优越,矿种纯度高。
(二)南丹县的产业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
在1993年以前南丹县以农为主,1993年以来以工业为主。1990年全县耕地24.3万亩,水田13.9万亩,旱地10.4万亩,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瓜类、棉花、火麻、芝麻、烟叶等。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181万元,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43.71%,林业占11.7%,牧业占22.1%,副业占22.07%,渔业占0.42%,可见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通过多年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并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南丹县的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终于在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以工业为主的县份。在经过六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南丹县已形成了以矿业经济为龙头的工业体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9年,南丹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9.5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4.33%,其中:第一产业4.35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第二产业9.8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68%,第三产业5.28亿元,比上年增长7.37%。全年财政收入2.43亿元,比上年增加3239万元,增长15.37%。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7%,全年财政支出1.9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96.46元,比上年增加159.4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000元,比上年增长5.3%。但是,在其辉煌的成就下,蕴含着极大的隐患,这就是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其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24:1.21,而且其各产业的内部构成情况也让人甚为忧虑。
⒈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包含三个方面: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顺次移动,由此形成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是:第一产业中的份额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最后出现第三产业中占用劳动力份额最高的局面。⑵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各产业的gdp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变化是:第一产业的份额越来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份额越来越大。⑶各次产业首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然后向劳动--资金密集型过渡,进而发展到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最后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演变。结合此规律,就南丹县的具体情况看:
⑴第一产业的产出增长与结构升级缓慢,农林牧副渔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999年,南丹县农业总产值为7亿元(当年价),仅比上年增长6% 。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粮食总产量8.52万吨,水果面积13万亩,总产量1.1万吨,烟叶种植7581亩,产量8456担,人工造林面积55350亩,肉类总产量1.47万吨,仅比上年增0.60%,各种农副产品种植17.1万亩。可见,南丹县第一产业仍以 种植业为主,主要是水稻、玉米、薯豆类,经济作物较为稀少,虽然副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所占比重不大,而牧、渔两业六年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急速下滑趋势。1999年,牧业仅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1.4%,渔业仅占0.04%。南丹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9.4%,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24.5%,富余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资源闲置。
⑵第二产业不合理,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值,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重复投资,高科技含量低,附加值比重小。1999年南丹县工业总产值达25.55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9.7%。其中,县属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仅2.42亿元,而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0%,实现利润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0%,实交税金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0%。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尚不够大,乡镇企业又过度追求高产值,重复投资建设严重。仅六年时间,注册的私营企业便从3家猛增至13家,而且绝大部分是开发矿产资源,私人开矿窿的更是难以计数。由于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众多业主又没有统一的规划胡乱开采,造成了矿山资源萎缩,山体沉陷,浪费了宝贵的矿产资源,而且由于私人的技术能力有限,产品附加值低,没能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和结构失调。信息、电讯、金融、社会保险等行业所占比重小,交通运输、卫生等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工业经济发达阶段的产业结构顺序应是三、二、一,可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南丹县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业,分别占总值的48.4%和17.8%,而能获得较高收益的旅游业、金融、社会保险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尚未开始发展。
⒉产业素质低下。具体表现在产品结构层次低、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这三个方面。
从农业方面说,种植的品种单一,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科技水平落后,综合开发档次不高,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机械化普及度低。南丹县历来以种植粮食类作物为主,70%的地方依旧是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收割、存贮、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依旧是自然经济状态。
从工业方面说,产品主要是原料性的有色金属,以及单一的水泥、炸药等,深层次的加工力度不够,技术含量不高,工艺设备大都为80年代末的水平。
从第三产业方面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制约了人才的流动,有较高效益的行业如旅游业发展不够,而且服务体系又跟不上,浪费了巨大的旅游资源。由于信息业的不顺畅也阻碍了人们及时获取新知识,造成了人们素质提高较慢。
三、南丹县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及产业调整的总思路。
了解了南丹县的产业状况,要对之进行调整达到优化的目的,首先必须对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一个适当的定位,进而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科学的思考,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调整对策。所谓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必须建立在对产业发展阶段性的正确判断基础上。产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划分,我国通常采用库兹涅和钱纳里为代表的“标准结构”分析方法,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浅析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本文2006-02-11 18:42: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749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