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习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核心内涵、时代价值、实现路径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3浏览:2413下载279次收藏

周克书 罗嗣亮

“基因”本是一个生物学用语,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将“基因”引入思想文化领域,侧重强调的是某种思想文化内在的遗传因子。按照这种理解,“红色基因”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与本色的文化传承密码。斯大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材料指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承的“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论述了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传承路径,为新时代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对于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核心内涵

在生物学中,基因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明确的内涵。正是建立在基因的决定性和稳定性之上,某种生物才能被精准识别,才具有遗传的稳定性。就红色基因的产生而言,它铸就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当中,蕴含着理想信念、价值旨归、人格特质和工作作风等内涵。

(一)红色基因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的伟大追求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16年,习近平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听到当年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的故事,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他叮嘱大家要发掘和运用好部队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伟大追求。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在注重培植马克思主义思想先进性和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性的红色基因。

其次,中国共产党人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英勇战士。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从幼小到壮大,靠的是一批又一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和不断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方志敏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共产党人传承理想信念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党的百年历史证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无数挫折而又不断奋起的根本力量,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最后,理想信念的坚定不仅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还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相信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穷苦老百姓好,相信共产党说的就是真理”。同时,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二)红色基因凝结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幸福奋斗的政党。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不懈奋斗历程中,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追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深厚情怀。这种价值取向和深厚情怀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奋斗中,逐渐沉淀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基因,成为党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

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基因体现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民心向背是决定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弱小变为强大,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赢得人民的支持。“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仍然需要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行动之中,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另一方面,接受人民监督是以人民为中心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由人民所赋予,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体现党对人民负责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指出:“要自觉同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1945年,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次著名的“窑洞对”。当黄炎培问及毛泽东如何才能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的答案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总的来说,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人深知这一道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基因。

(三)红色基因凝结着爱国主义的鲜明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是基于一种共同价值认同上的情感表达,是维系全体中华儿女坚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它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内涵,成为流淌在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paper and biomaterials》(英文刊)是由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主办的造纸及生物质材料方面的学术性英文期刊。本刊聚焦国内外制浆造纸及生物质材料学科的前沿热点,反映制浆造纸及生物质材料学科的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制浆造纸技术和相关生物质产业技术快速发展;主要刊登制浆造纸及生物质材料方面的研究论文、技术进展及相关领域的文献综述。

首先,中国共产党就是由一群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发起成立的。党刚一诞生就肩负起解放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被注入了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坚持爱国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主题。无论是革命年代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科技人员,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其次,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特征,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经受住诸多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核心内涵。

最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内在一致性。一般而言,爱国主义是个人基于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深厚情感所形成的内心认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传统。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被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可以说,爱国主义作为红色基因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四)红色基因凝结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2014年,习近平在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一起回顾老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时指出,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由此可见,艰苦奋斗和红色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其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并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弘扬中逐渐积淀为党的红色基因。我们党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作风,塑造了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投身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具有不同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并时刻提醒我们,凝结着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

其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内涵来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的奋斗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描述。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党内出现的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不良情绪,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习近平对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十分重视,强调:“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就外延来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勇于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勤劳刻苦等一系列高尚品质的集中表现。艰苦奋斗作风形成于共产党人长期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艰苦奋斗的作风既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体现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还体现为新时代根据新的历史特点,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守正创新、自信自强的历史主动精神。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已经融入到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当中,成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二、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是激励全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习近平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他指出,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传承红色基因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提升党性修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等重要时代价值。

(一)提升党性修养,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建设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是由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导致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危险。党员作为党支部的基本组成单位,党员作用发挥程度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先进性。换言之,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实现。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重要方式。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推动全体党员形成对党的历史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抵抗各种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首先,红色基因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红色基因铸就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锤炼和发展,成为了共产党员的精神血脉。习近平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回顾“走过的过去”的重要方式。具体而言,推动传承红色基因,可以使党员在回顾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使命,感受革命先辈们的高尚品质和革命风范,从而形成坚定的历史认同。

其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红色故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红色基因强烈的情感属性。习近平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具体而言,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它所具有的诸如通俗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流露等特点更切合人的情感认知。通过叙述革命事迹和人物故事,可以有效增强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引起党员的情感共鸣,形成坚定的情感认同。

最后,在坚定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国家、政党、政治思想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党员的政治认同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心理基础和行为先导,是实现党的各项纯洁性的内生驱动力。”形成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可以强化党员对于党的初心使命认识,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奠定基础。

(二)弘扬红色文化,为建构党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生命活力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红色文化,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共同孕育的红色基因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又具有红色文化的特质,体现了近代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在长期奋斗中所锤炼的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可以说,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红色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而红色文化作为建构政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传承红色基因对建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红色文化内在先进性的理论自觉。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中稳定的文化因子,对它的传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所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认可;而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构成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传承红色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文化自信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品格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就是凝聚并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红色基因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建构党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生命力。

(三)传承革命精神,为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斗争性特征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进行各种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而革命精神作为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的概括和升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不屈风骨和英雄气概,具有革命性。红色基因的历史发展阶段同革命精神形成的每一个历史坐标具有一致性,两者共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精神,不断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辉煌篇章,为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实现路径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阐明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需要我们以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为依据,利用好红色资源,明晰红色基因产生、发展和作用的内在逻辑,探索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根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价值。马克思主义是其形成的理论源头,中国革命实践则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党性质和使命的阐释以及对于共产党人要求和标准的说明等理论规定是红色基因最早形成的“生命种子”。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为红色基因形成注入了生命活力。新时代,我们要立足新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筑牢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根基。

其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自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推动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需要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以提高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红色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表达。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了解红色基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未来趋势,从而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其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需要立足中国实际,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红色基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红色基因的理论之源,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赋予红色基因生命力并使其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途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作用,在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中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缩影。新时代,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回顾党的历史中站稳政治立场,激发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

其一,要在发挥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作用中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库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蕴含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2019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发挥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作用,需要在感受革命文物背后的深刻内涵中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物是党的历史的见证者,它串联起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壮阔历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需要强调的是,传承红色基因还需要重视地方红色资源。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其二,要在缅怀革命先烈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红色基因是无数革命先辈人格力量所聚合而成的精神产物。只有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其人格力量和革命精神,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推动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时指出:“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我们要在缅怀革命先烈中牢记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牺牲,牢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重温党的峥嵘岁月中接受思想和心灵上的洗礼,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三)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挥革命老区以及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作用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存在,只有将其融入人的思想和心灵之中,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其功能作用。

其一,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中,推动青少年在实际行动中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灵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革命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用革命精神教育和感染学生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对象。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贺信中,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需要强调的是,把红色基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其前提条件是认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同于一般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二,发挥革命老区以及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革命老区具有浓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同革命英雄有着密切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经历,相较他人更能了解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指出,要把先辈们的革命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青年人听,更加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习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核心内涵、时代价值、实现路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