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华民族历史的热点呈现与研究路径分析——基于CNKI论文的计量分析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2浏览:2713下载121次收藏

李嘉鑫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2021 年11 月11 日,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文件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历史划为五个阶段, 在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奋勇拼搏,面对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问题,永不言弃,最终取得了傲人的发展成绩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此次决议,不仅是对党的百年奋斗进行的历史总结, 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中华民族长久以来以一种自在的状态存在,近代以后在列强侵扰、国家贫弱的背景下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逐步演变为自觉的实体。从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杨度、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郭维屏、俞建华、张旭光、常乃惪等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系统性论述,中国各界围绕中华民族是什么、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等等关键问题所进行的实践讨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十年来学者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讨论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

此次研究聚焦于国内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文献计量分析, 使用数据源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下简称cnki)。 为确保数据质量,将期刊来源规定为cssci;为保证文献研究的准确度,在进行搜索时, 使用cnki 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功能,将检索词设定为“中华民族历史”,检索时间截至为2022 年6 月1 日。 依照上述步骤,获取文献1 023 篇,对诸如书评、寄语、开幕致辞等与主题关联度不高文献进行剔除后, 共获得980 篇有效文献。 但是cnki 的论文数据也存在一些致命问题,比如数据的不完整性。因为cnki 主要收录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学术文献, 对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初期的图书论文收录较少。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民国图书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以及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作为参考数据来源, 找寻这些数据库中所包含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文献,在对其阅读、总结与分类的基础上概括早期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特点(1)。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依据从cnki 获取的信息, 将数据导入到citespacev 软件和vosviewer 软件中得到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

二、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热点呈现

词频分析是文献计量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是通过对文献数据的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词频分布进行分析, 以此说明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使用 citespacev 软件词频分析导出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20 个高频关键词(见表1),其中高频关键词排名前10 的分别为:中华民族(183)、文化认同(59)、共同利益(51)、国家认同(32)、共同体(31)、新时代(31)、中国梦(30)、一体化(25)、历史逻辑(25)、利益(23)。从上述关键词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历史研究主要以中华民族作为研究主体, 从现实社会背景出发去聚焦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

表1 中华民族历史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

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节点圈层的规模取决于关键词频率,元素的颜色代表其所属的聚类,节点连线的表现程度则说明了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 可以直接清晰观察到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热点主体分布概况。 使用vosviewer 软件可以得到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1)。

图1 中华民族历史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如图1 所示, 聚类图谱内各节点之间呈现出密集且规则的联系,各节点以“中华民族”节点为中心分布在四周,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等规模较大的节点作为聚类图谱的次中心存在,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具体而言, 可将相关研究路径归纳为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主体、发展目标、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四大方面。对这四大路径进一步系统归纳:一是以中华民族为研究主体进行的历史研究, 共现关键词有:中华民族、文化史、孙中山、梁启超、大一统、封建主义、民主革命等;二是中华民族发展目标的研究,共现关键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民族独立、实现中国梦等;三是中华民族历史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共现关键词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等;四是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现实依据,共现关键词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经验、传统文化等。

三、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路径

图2 是通过citespacev 软件对文献数据分析得到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时间线图谱,时间线图谱将时间因素引入到聚类图谱之中,可以在整体上把握当前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现状及其热点所在。通过规范操作,该图谱的聚类模块值(molecularity q) 为 0.925 4, 聚类平均轮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为 0.980 2,可见图谱聚类结构显著,聚类结果合理。在对图2 所反映的信息依据同质性标准对聚类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提取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四种主要研究路径,包括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研究主体、发展目标、理论基础、现实依据。 笔者将根据图2 所示的热点主题以及特定主题所涉及的代表性文献,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和总结。

图2 中华民族历史研究时间线图谱

(一)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历史研究

对中华民族进行的历史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客观实体, 考察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进过程; 另一方面则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概念, 考察自近代以来其概念内涵的不断变迁。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客观事物一直存在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但是在数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一直以一种自在的形态存在。近代以后,在外敌入侵与民族危亡的背景下,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其开始由一种自在形态向自觉形态转变。金冲及指出,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长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近代以前便已经形成相互交融、难以分割的局面。在近代严峻的国家危机情况下, 中华民族开始由一个客观存在转变为一个自觉的稳定的共同体, 并成为中国各族民众的共识。 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马戎指出,旧式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伴随着近代封建王朝国家体系的崩坏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面临解体危机,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不断发展且长期稳定的多民族共同体正在趋于形成并日渐完善。

中华民族不仅作为客观事实而存在, 也是在中国历史民族演变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基于近代具体时空背景而产生的民族观念。 自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先后提出“振兴中华”“恢复中华”,杨度和章太炎等人也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的概念内涵,再到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直至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可以视为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概念, 在近代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与补充其内涵与特征。 学者们一方面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观念的演进趋势, 另一方面则论述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民族观念之间的双向演进。孙保全指出,中华民族自近代起便存在两条发展主线, 即中华民族自身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转变和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群体自身民族身份的建构, 这两条主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发展状态下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分离到融合统一的过程。 冯天瑜分别从“民族”与“中华”两个维度入手去考察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是如何产生的:中国自古便存在“族类”思想,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则是源自西方,传入自日本;中华在早期指代汉族或汉文化,与胡虏相对,近代以来则转变为一种代表全中国的文化符号。 王文光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角度去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于中国传统的民族观与当时的民族格局, 形成自近代中国出现的严峻的民族危机。 学者们在将中华民族与马克思主义深度结合的基础上, 相继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对中华民族发展目标的研究

中华民族在当代中国社会如何发展是各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历史事实, 阐释中华民族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性。 其次是将中华民族历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 以此说明中华民族历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近代以来,如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为当时国人普遍面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华民族历史的热点呈现与研究路径分析——基于CNKI论文的计量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