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3G与25G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2浏览:3009下载205次收藏

张睿

【摘要】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将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以数字抽签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治疗组实施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以治疗后2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指标,进行差异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治疗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25g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6-0034-01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视网膜裂孔而导致的眼科疾病,具体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物不清、飞蚊症等。视网膜裂孔会使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发生分离,眼睛视物不明、出现的图像不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1]。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人患病率较高,而现今,对该病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来治愈[2],本文主要研究实施25g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是够能改善临床患者的相关症状,先将主要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名视网膜脱离患者,以随机数字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患者基本情况: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45.8±3.5)岁,平均体质量(45.2±10.6)kg;治疗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48.8±1.5)岁,平均体质量(49.2±7.6)kg;选取:经临床诊断患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及家属签订实验同意书;排除:拒绝签订实验同意书,孕妇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资料无差异性,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23g、25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前,在患者的眼球后进行神经组织麻醉,一般使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37.5mg)2.5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2.5ml;其中,治疗组使用25g+微套管系统,对照组使用23g 微套管系统,下面步骤相同:开睑器开睑,分别于颞下、鼻上和及颞上三处做切口,切口位置要保持在角巩膜缘3.5mm附近处,穿刺刀与角膜切面方向成30~40度角,将结膜错位移动,并穿刺巩膜,将管套置入球内,随后将针芯拔出,连接灌注管于颞下,左手控制光导纤维,右手控制玻切头,玻璃切割器材参数调整为每分钟3000-5000转,控制眼压在25 mm hg范围内。细心观察患者病情情况,再进一步开展球内注药、剥离内界膜、激光、重水、气液交换以及填充硅油等方式。运用这种方案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卧躺休息时要处于规定的俯卧体位。

1.3检测指标

所有治疗结束的患者,记录他们的手术时间和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设p

23G与25G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