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舒缓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探索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29浏览:2992下载159次收藏

高茹

【关键词】舒缓护理:晚期结在肠癌:肠梗阻:护理满意度:疼痛状况:生活质量

在人们生活环境复杂化的状况下,个体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饮食结构混乱、作息缺乏规律很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提高。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典型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多需要实施手术治疗,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在经过手术后,也可能会出现癌细胞转移等现象,从而导致腹膜发生疾病。肠梗阻是临床晚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其多为慢性,在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可以说,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临床统计中发现,其以中老年患者為主要发病群体。中老年群体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退行性变化,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在晚期病症较好的状况下,其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功能存在明显缺失,再加上睡眠质量降低,这就很容易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负面情绪滋生,并且不断恶化。尤其是疾病治愈可能性较低的状况下,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其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加重,这会对患者的病情抑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状况下,临床认为必须要加强对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力度,以保证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度。在本院临床工作中,对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舒缓护理干预,从疼痛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状况等评估其护理效果,并且就其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本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截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入院治疗的72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8.20±1.22)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8.19±1.3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可比。

纳入标准:在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后,确定其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且为晚期;患者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良好;患者无肝肾等脏器疾病与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家属签署研究涉及文件,如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符合开展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合并肠梗阻后,需要及时禁食禁水,并且留置胃管,来对其胃肠道压力进行舒缓,降低胃肠内容物。同时,以肠外营养等来保证机体所需能量。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从而使得患者能尽可能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缓护理干预。(1)日常舒缓。将同一个病房的患者在固定的时间集中起来,通过舒缓音乐的播放,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持续30min。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病情而缺乏良好地自理能力,可适当的对其进行辅助,以达到日常活动舒缓的目的。鼓励患者定期参与文娱活动或者手工活动,从而使之能够获得成就感。每日尽量和患者交流5到10min,以可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感受,并且针对掌握到的状况,进行心理舒缓干预。尽可能引导患者让其自行进行日常的自主活动,例如穿衣、下床行走、漱口等,以保证患者能够通过日常活动,来转移自己对疾病的注意力。同时,在日常活动中,可以让患者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其成就感与治疗的积极性。(2)心理舒缓。每日尽量保证与患者进行10min以上的沟通,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且针对性进行舒缓干预。例如,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引导家属进行鼓励等。如舒缓效果不理想,可与患者进行二次沟通,了解其心理疏导的需求。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且针对性的进行疾病认知、治疗方案等内容的宣教,从而让患者治疗积极性得到优化,能够配合其临床工作的开展。且由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相对危重,多治疗无望,其只能采取措施来延长生命。在这个阶段,患者所感知到的生理痛苦、心理痛苦较为严重,如果此时并发肠梗阻,其在干预难度增加,患者负面情绪也会加重。通过多种健康宣教的途径,让患者知晓疾病无法治愈。同时,引导其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鼓励和关心患者,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结合现有的医学技术和患者生理状况,尽可能延长其寿命,让其心理状态得到优化。(3)生理舒缓。晚期结直肠癌本身的生理状态较差,再合并肠梗阻,自然疾病痛苦加重。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要尽可能让患者感受到其生理的舒适度,以缓解其疼痛感。对于卧床修养的患者,其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高,必须要定时进行翻身、更换体位等干预。同时,及时进行被褥和衣物的更换,以保证其皮肤干燥清洁,降低对皮肤的磨损。适当对患者进行按摩,从而让其生理舒适度得到优化。(4)饮食护理。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存在明显的障碍,这就会使得患者饮食存在明显的缺失。在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日常等干预后,可让其感受到舒适,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予以营养支持,以增进其食欲。在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时,需要以患者的喜好为前提,尽可能满足其口腹之欲。通常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叮嘱其忌烟戒酒,不可食用油腻、刺激的食物。可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让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在饮食状况得以保证时,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会有所强化。(5)并发症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其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这会对患者的晚期生活质量造成干扰。在这种状况下,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干预。如果患者呕吐、恶心状况较为严重,可通过热敷腹部、按摩腹部等方式来进行舒缓;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现象,可引导其适当的运动,且对其进行腹部按摩,在饮食上加以注意,必要时,遵医嘱食用促排药物来进行干预。对于实施手术、化疗等干预的患者,需要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状况。如果为手术患者,其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可通过更换敷料、观察引流液性状、创口状态观察等来进行预防和处理。

1.3评价指标

通过患者自评的方式来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状况以nr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分值越高,状况越差。

从患者的沟通能力、环境状况、精神状态、日常活动等方面来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总分100,分值越高,状况越好。在干预前后,均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以院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研表,从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几个方面来对患者的护理体验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其包含伤口感染、吻合口漏、肺炎、静脉血栓几项。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吻合口漏+肺炎+静脉血栓)/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涉及的患者资料、患者情绪、疼痛评分等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运用[例]表示,分别进行t或者x2检验,根据p值的大小,来确定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比较

在护理前,就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在护理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4。

3讨论

3.1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发病机制与危害

在个人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身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典型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故而难以及时就医。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肿瘤体积会不断增大,临床症状也越加明显,例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血、局部腹痛等。在发展到晚期时,患者还会有贫血、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使之生活质量下降。但在近几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尚未明确晚期结直肠癌的诱因。在临床统计中,结直肠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如果没有及时对病灶进行切除,对癌细胞加以抑制,其可能会通过淋巴、血循环以及直接蔓延等途径,传播到其他组织或者脏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更大。而部分患者在癌细胞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膜病变,以肠梗阻为主。腸梗阻是一种因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障碍的急腹症,多收治于外科,且晚期结直肠癌发生的肠梗阻以慢性为主。其在发生后,机体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现象,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偏大,基础性疾病较大,其死亡可能性较高。部分患者在发生晚期结直肠癌并发症后,会导致治疗难度提高,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且很多患者会因为躯体症状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症状。其中,躯体症状有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其较好缓解;心理症状有情绪低沉、失眠、焦虑、恐惧、忧虑等症状。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将会导致其生存时间较短,这对于患者与家庭都是极大的打击。

3.2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

在近几年来,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数量增多,手术治疗方案难以落实,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和护理措施来延长其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以往,多对这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侧重于调节患者的生理状态,着重观察患者的机体状况,忽略了晚期癌症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优化,对应的护理质量也在提高,新型护理方案更是层出不穷。舒缓护理是指为那些对于治愈无望的晚期患者提供全面和积极的照顾,以病痛和症状的控制为主,从而使得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疏导,改善其晚期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实践中,舒缓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大,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疲乏、食欲不振和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5%以上。在发生这类症状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睡眠状况受到限制,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限制。晚期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以肠梗阻较为多发。其在以舒缓护理进行干预时,可通过生理舒缓、心理舒缓、日常舒缓几个方面,来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在身心状态得以舒缓时,再辅以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两项措施,可保证患者的营养补充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并发症护理措施会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前提,就其诱因来进行规避,以降低其发生可能。

3.3研究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72例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资料完备。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缓护理干预。其所实施的舒缓护理,侧重于日常舒缓、心理舒缓、生理舒缓、饮食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等几个内容。在干预前后,疼痛状况改善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这也就意味着,舒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并缓解心理对生理的影响,使之晚期癌痛得以舒缓。且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也就表明了舒缓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进行改善,进而使之生理质量得到优化。同时,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舒缓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在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都有所改善的基础上,其对于护理的配合度与满意度也会得到优化。

综上所述,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其生理和心理状况相对较差。在予以舒缓护理后,可通过多种措施,来改善其身心的舒适度,保证机体的营养,优化其生活质量。在患者状况得到优化的状况下,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得到缓和,其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得以优化,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舒缓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探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