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癫痫患儿的护理效果探讨
林妍贞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措施;癫痫患儿;护理效果
癫痫病是一种因为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突然性的全身抽搐,部分患儿在大发作时可能也会出现意识障碍。这种疾病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大脑发育情况的影响,如果患儿出现皮质发育异常,会导致局部组织有异常的病变,就会引起癫痫。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间歇性紊乱,甚至引起暴力倾向,降低其生活质量。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癫痫的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癫痫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全面控制癫痫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以随机分组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68例儿童癫痫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家长满意度、癫痫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探析了系统性护理措施对儿童癫痫的护理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癫痫患儿,信封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23±2.11)岁,单纯型部分性发作20例、复杂型部分性发作14例,男:女=22:12。对照组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21±2.14)岁,18例单纯型部分发作、16例复杂型部分发作,男患儿20例、女患儿1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系统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急性期护理。①安置患儿。把小孩送到救援室,仰卧,松开领扣和安全带,头朝一边倾斜。勿使劲挤压四肢,及时在儿童上下磨牙上使用牙垫,防止舌背脱落堵塞气道。②开放气管,保证通气。儿童侧卧,要将头部偏到一边,并解开衣领,以保证呼吸顺畅。若有口腔和鼻子渗出或呕吐,应立即进行清洁。如有需要,可采用负压抽吸,将鼻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出。吸吮的时候要适当调节负压,要适当的按摩,以免对粘膜组织造成伤害。急救时,应尽量开放气道,如有需要,可将口咽气道插入,以确保气道的畅通。③呼吸系统护理维持呼吸系统畅通,立即给氧。准备一个床头的吸入器,痉挛后立即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通过手法进行刺激,在合谷、足三里、涌泉等地进行点压。在此期间,避免对儿童痉挛的肢体进行挤压,避免发生骨折错位。按照医生的指导,给予儿童足够的氧,并且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用口罩、吸管、鼻导管等吸氧方式。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上述方法,在儿童病情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尽快进行静脉通道的开通。在医生的推荐下,安定是最好的选择。安定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可以很容易地穿过血脑屏障,1~3min就能起到作用。为了确保药物及时有效的供应,给予安定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速度宜慢,脉搏1~2mg/min,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一般5min起效。如果必要的话,15~20min后再重复使用。由于该药能抑制心跳和呼吸,因此,推注的速度要缓慢。在给药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导管,不仅可以保证给药的剂量,而且可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甘露醇可快速静脉注射,以降低颅内压力,预防脑水肿(20~30min)。儿童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随时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无渗漏。⑤疾病观察法。在抢救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瞳孔、尿的情况,如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有需要,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血氧监测、血气分析,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医师。在抢救期间,应注意各护理工作的重点,以免引起孩子的再一次惊厥。一旦发作结束,儿童就会感到疲倦,尽可能创造安静的睡眠休息环境,确保有护士照护儿童,避免出现跌倒,以免发生再次伤害。对于躁动的儿童,必要时可采取约束措施。
(2)稳定期护理。①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与病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顺利进行医院治疗的必要前提,和谐的护理与病患关系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与情感反应。患儿多对陌生的医院环境感到恐惧,对此,护士应根据患儿的表现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护理,积极接近患儿,加强与其沟通,缓解其不良心理,树立其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家长和孩子及时讲解癫痫的预防措施,鼓励家长和孩子正视疾病,为长期治疗做好准备。②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充分了解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如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精心辅导,并给予认知行为相关治疗;对认知能力差的儿童可组织文艺演出、朗诵等活动。使儿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有效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③行为指导。指导癫痫患儿家属充分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加强日常护理的重点内容,增强癫痫患儿的遵医行为。与此同时,癫痫患儿出院后应电话随访,充分了解患儿用药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针对患儿的实际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患儿的家属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复查,提高治疗依从性。家长不但要了解孩子的情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及日常生活,尽量避免一切诱因。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状况,告知孩子患病的情况,鼓励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克服不良心理,逐步提高自我意识。让癫痫患儿的家庭成员了解癫痫的病因,治疗方法,并改变对疾病的误解,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使患儿早日康复。④结合癫痫患儿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健康支持系统,鼓励患儿实现良性自我意识。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减少社会上对癫痫的偏见和歧视,使有社会和家庭支持的儿童抑郁、自卑和焦虑程度大大降低。
1.3观察指标
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最高100分,最低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分数越高代表患儿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患儿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验证处理,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达,组间配对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由表1数据可知,两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由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可达到百分之百,与对照组的79.41%相比,差异显著,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癫痫发作控制及住院的时间
由表3数据可知,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癫痫发作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儿的依从性比较
由表4数据可知,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是100.00%(34/34),而对照组的患儿依从性是79.41%(27/34)。
3讨论
小儿癫痫,别称罗兰多癫痫,多由遗传导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此种疾病的外在特征为在发作时面部会出现短时间的抽搐。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发病几率与患儿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通常来说,一岁以内的孩子患病率最高,一至十岁之后发病率渐渐降低。小儿癫痫多由遗传导致,发作时会出现部分性或全身性的抽搐,而当患儿毫无预兆地出现癫痫症状时,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外伤,疾病反复发作会让患儿长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产生巨大心理阴影。不仅如此,长期反复发作会使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下降,表情呆滞,情况严重的患儿连简单的站、坐、走等行为也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损伤儿童成长。目前临床主要有手术、药物、饮食和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案。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均需在患儿发病时及时抢救,以免造成严重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影响预后。因此,除临床有效治疗外,对小儿癫痫患儿给予一定护理措施对挽救其生命也具有积极意义。
系统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一定的干预方法展开一系列护理活动。护理人员根据患儿护理诊断的特点、患儿康复的潜力及患儿和护理人员本身的情况和能力给予干预措施。患儿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方式,帮助患儿达到预定的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充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环境,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对治疗疾病十分有利。而针对癫痫患儿来说,在癫痫发作期间,呼吸、血压、脉搏都受到严重影响,可持续发作,造成意识障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质量。对癫痫病人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配合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以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在系统性护理中,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要以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为主,及时给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这些方法不但可以防止窒息和缺氧,而且可以为医生提供一种可以用静脉给药来控制痉挛的方法。所以,第一次接触护理工作的护士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利于迅速应对各种状况,保障临床抢救疗效。然后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才能有效预防癫痫再发。癫痫是指由于反复的过度异常放电而导致的脑功能紊乱。癫痫的持续时间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随着发病率的增高,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预后也会逐渐恶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残疾和死亡。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护士若能对其进行观察,则会比家长所说的更为精确。护理人员应尽量与儿童接触,并观察其发作。
一部分是稳定期的护理,稳定期更加注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正确的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减轻家长和患儿的不良情绪。癫痫是一种需要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慢性病。对儿童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一定的损害,其生存质量比一般儿童要差得多。研究表明,与临床症状相比,癫痫疾病对孩子的生存质量有更大的影响。小儿癫痫病的主要问题是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并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障碍。因此,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因癫痫与心理发育在病因、病理方面有共同处和交叉重叠影响,以至于癫痫病与多动症、癫痫病与抽动会秽语综合征、行为问题、语言、认识、全面发育障碍可能同时存在。但对每个小儿癫痫患儿,都要具体分析癫痫发作、治疗药物、教育生活对以上各种能力影响的程度,在治疗癫痫病时要强调下心理、生活指导,关心患兒的生活质量。对有精神疾病的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要注重他们对疾病水平的认知提高,纠正不良心理行为,才能使患儿正确面对现实,教患儿学会识别生理信号和疾病发作有关的危险信号,学习在他们的早期阶段尽量减少他们的病情,引导他们在突发情况下加强控制,防止他们的紧张和恐惧,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可帮助他们更好的控制他们的病情。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强调,儿童家长对癫痫的认知和对待儿童的态度会对儿童的精神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儿童的家长也要进行科学的宣传和宣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通过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特点,对患儿进行肢体、语言的护理干预,以关爱患儿,消除其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关注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和孩子的家人沟通,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孩子的家人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防止护患纠纷,加强生活辅导,保证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该研究的成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92.45±1.73)分高于对照组(81.0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离不开系统性护理措施的预见性、规范性与合理性。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程度可达到百分之百,与对照组的(79.41%)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整体依从性也已得到百分之百,远远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9.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系统性护理的应用更好的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且加强了护患沟通和心理疏导,减轻了患儿的抵触感,从而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并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患儿所需,获得家长较高评价,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控制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系统性护理对小儿癫痫的积极效用。
综上所述,小儿癫痫的临床中实施系统性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患儿癫痫发作,提升患儿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获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较高认可,利于促进高质量护理,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系统性护理措施对癫痫患儿的护理效果探讨
本文2022-10-29 22:13:01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4598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