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思考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思考
内容提要: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成为文旅赋能,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链接键”。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延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构建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富进程中,“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走进新时代”的重要举措。把握好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使之成为售卖乡村“文化”、乡村“手艺”、乡村“味道”、乡村“记忆” 、乡村“特产”,并推动乡村“文创”的重要平台。浙江省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乡村博物馆工作上,已迈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坚实一步。
一、乡村博物馆及其建设背景
1、广义的乡村博物馆与狭义的乡村博物馆
广义的乡村博物馆,其定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地域为界定,在城市主城区之外的广大乡村所建成的所有主题类型的博物馆,二是不以地域范围为局限,专题反映农村、农业、农民等社会历史、生活习俗与民间艺术的博物馆。狭义的乡村博物馆则在地域、内容等范围上作了一些必要的界定,比如地域是按行政区划,在乡村范围的,内容是反映农业、农村、农民(或者渔民、牧民)历史的。
2、浙江省建设乡村博物馆的背景与及其定义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文惠享”将乡村博物馆作为“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的重要内容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度计划建成不少于400家。“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
2022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印发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
该《指南》对乡村范围乡村博物馆的定义为:“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位于乡村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可纳入乡村博物馆系列。”
“乡村博物馆所在乡村范围,是指城市主城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从以上定义分析,浙江省提出建设乡村博物馆,其地域范围是界定在城市主城区之外的所有地方;其主题是围绕“乡村”为主要特征,其形式是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所以,推动建设乡村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振兴乡村、城乡共富。
二、建设乡村博物馆的意义
1.留住记忆,唤起乡愁
乡愁是一种无形的乡村文化,当下,乡愁已经成为文化记忆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溯三代,大多数人的根脉就在乡村。守住乡村文化的 “乡愁” 就是大多数人的精神寄托,守住乡村文化的“根”, 让“乡愁” 成为游子思乡的精神寄托, 就要坚守、呵护、活化乡村记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延续乡村承载的历史文化,让乡村文化有源头活水,长盛不衰。乡村博物馆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建设乡村博物馆,就是保护和活化乡村记忆,留住那些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让大家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通过那些实实在在曾经存在过的文化遗产,“记得住乡愁”!
2.保护文脉,构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乡村博物馆建设是构建乡村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载体。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可以做好挖掘、保护、展示、化育四方面文章,从而达到推动乡村文化自信的构建。
3、提升审美,提增名气
博物馆首先是美的载体,其展陈与展示的内容、形式、内涵,都要求有美学上的表达,乡村博物馆也不例外。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与展示,众多参观者在其中可以得到审美的教育,这对于这一代人与当下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孩子们,就会达到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而乡村博物馆的建成,无疑也可以提升乡村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一个拥有博物馆的乡村,自然也是一个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乡村,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乡村博物馆自然也就成了乡村非常亮丽的乡土文化名片。
4、融入时代,美化生活
乡村博物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产物。建设乡村博物馆,在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其表达方式与展陈形式必然是具有时代性的,是要讲述当代人能看懂、能理解、能心领神会感同身受会心一笑的乡愁故事。所以,通过乡村博物馆,可以让乡村的百姓能够就近接受与了解当代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提升对于时代发展的认识。同时,乡村博物馆也一定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贴近生活、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建设与运行乡村博物馆,必然会对其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态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起到提升和美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而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
5、文旅反哺,振兴共富
乡村博物馆是很重要的乡村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具有节点意义的重要驿站,也是身体、视觉、思维与心灵的栖息地。通过建设乡村博物馆,深入挖掘乡村自然、历史、民俗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打造融乡土文化展陈、文创产品展售、手工体验、风物特产供应、拓展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枢纽,让文化与财富结亲,让文化反哺乡村建设,推动更多乡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地,赋予乡土特色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力,走出一条既可以“富口袋”,也能够“富脑袋”,在“富脑袋”与“富口袋”协同发展,以文润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三、建设乡村博物馆的若干做法与思考
1. 政府引领,镇村共建
正如当前浙江的做法,建设乡村博物馆首先需要政府引领,同时需要以地方与村民作为建设主体,共同配合,共推共建。政府理所应当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推手。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做好规划选点布局,安排建设资金,明确建设规模,建立工作计划,督促建设进度,把控建设质量。镇村则需要做好具体落实,解决土地与场馆政策安排,整理周边环境,安排建设管理,启动并落实后续长效管理运营机制,激发乡村博物馆应有的自身造血功能。
在前期,规划布局乡村博物馆时,应避免一哄而上、大干快上,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乡村博物馆如何能在乡村振兴与城乡共富中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这就要求其前期之布点建设要先考虑与现有成熟的文旅资源的结合,这样可有利于建设推进与后续的运营,并尽早产生正面社会效益,甚至是乡村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前期的头开好,后续的梯次推进就会更有成效,且可以减少产生资源浪费。
2. 专业指导,村民参与
博物馆建设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要做好专业的展陈,包括展览大纲、展览内容、流线组织、展品鉴别,形式设计、灯光布置等等,以及与博物馆管理所相关的讲解服务、藏品管理、安全管理等。这些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乡村博物馆所处位置多数距离城区较远,而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资金有限,建设内容的挖掘与展品征集也非常需要依靠当地,所以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既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指导机制,同时,又需要有乡村当地群众的共同参与。比如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已经组织了由政府部门牵头,以国有博物馆专业人员为主,地方文史专家和乡村老先生等一起合作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专业指导团队,参与乡村博物馆的具体建设。
当前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思考
本文2022-07-14 17:18:5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3226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