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4-27浏览:2769下载211次收藏

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大事。早在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就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进一步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还专门询问了厦门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意见征求、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思考相应对策和举措,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概况

2000年4月建设部发出《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厦门、桂林等8个城市实施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市于2016年10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在2017年8月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地方性法规,为全市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法治基础。

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经先行先试。根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通知》,区政府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在嵩屿街道海虹社区和新阳街道兴旺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借鉴先进地区优秀做法的基础上,每年增加试点小区及所属片区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并逐步启动村改居、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推进下,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9年度,我区垃圾分类绩效考评在岛外各区位列第一,高标准完成了《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阶段任务目标和全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建设完成9个示范小区和8个示范村。2020年,我区持续推动示范点建设,加大宣传针对性,加强分类考评和执法,不断提高分类准确率和城乡直运率。目前,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100%、覆盖率100%、分类直运率100%;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全面铺开,建设标准得到明显的提高,全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运行模式日趋完善。在今年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的历次明察暗访和考评工作中,我区被抽查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好,“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垃圾分类更是成了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做法及现状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区直各部门、驻区单位、街道、国有企业的工作分工,在机制上初步形成了强化领导、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为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区加强统筹规划。2019年,制定并下发《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和《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细则》,作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统领性文件。同时出台了《xx区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xx区示范村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和《xx区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方案》等配套方案,为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工作提供依据。2020年,我区制定并下发《x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考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二)宣传深入,形式多样。为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家喻户晓的自觉行动,政府第一时间制定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xx区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宣传工作内容、步骤和要求,制定了详实的任务分解表,确保责任到位。同时,因地适宜灵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切实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针对性:在建成区,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现场宣传,明确“为什么要分类、怎么开展分类”,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农村,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设置宣传墙等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在公共场所,强化活动宣传、典型宣传、新媒体宣传,让垃圾分类理念在我区生根发芽。《办法》实施以来,全区共印发了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近75万份;设置教育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点606个,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各类专题培训超1000余场,培训人数9.5万多人次,督导员入户宣传共70万余次;采用各种新媒体和网络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微信群众号共推送141篇推文,省、市、区三级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10万多人次参与区生活垃圾分类网络知识竞赛,举办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300余场,营造了全社会知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保障有力,运转有序。自2016年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共投入资金18,483万元,有力保障了人员、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区共有垃圾分类管理员20名、指导员84名(其中城区44名,农村40名)、督导员560名(其中城区357名,农村203名),有效督促引导村(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分类质量。在城区,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原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撤并提升,按照每300户一个的原则,在投放点配备安装监控系统,确保视频监控在城区覆盖率达到100%;共开设厨余垃圾直运线路14条,其他垃圾直运线路24条,配备各类作业车辆126部。在农村,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撤并改造,把原有的1413个投放点,撤并为256个,撤除旧式垃圾桶5171个,分步取消不正规的临时投放点,加强投放点的管理维护和分类督导;共开设厨余垃圾直运线路4条,其他垃圾直运线路68条,配备各类作业车辆219部。加快标准化建设,全区直运车辆均已安装gps定位系统,通过卫星系统实现实时监测。从历次考评情况来看,我区建成区投放点垃圾分类容器配置齐全,转运设备配备比较到位,人员、设施、经费等保障较为充分,保障了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整体运转有序。

(四)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为推动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新样板,2019年,在巩固原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我区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确定9个示范小区和8个示范村建设目标,并先后制定《示范小区评价标准》、《示范村评价标准》,在设施设备、督导落实、运行管理、分类质量等方面,为示范点建设提供明确具体的标准,有据可依。2020年,根据《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我区进一步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在2019年确保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启动8个标杆示范社区和40个精品小区示范点的建设目标,扩大了试点建设范围。同时,探索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智能垃圾分类、房东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等试点工作。在未来海岸社区和天竺社区,探索与陆海环保公司合作,率先进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的试点,可回收物回收量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垃圾减量化。在万科城小区,探索与物业合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设置3台智能垃圾回收站、18台智能垃圾回收箱、1个建设数据展厅,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探索由物业全面接手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率先进行垃圾分类外包服务试点,与企业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在渐美村,探索房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制,通过签订《xx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房东管理人责任书》,由房东督导承租户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并配合做好上门收运工作,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五)强化考评,促进提升。为促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政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成立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评组和专项小分队,采取日常考评+专项考评+专项巡查等方式,对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多层次、高密度抽查考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全覆盖。日常考评,每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小区、农村、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和沿街店面五要素的考评工作,对垃圾分类开展缓慢、问题较多、排名靠后的单位下发通知责令限期整改,促进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考评,重点对民办学校、非星级酒店、安置小区等场所,开展扫除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盲区专项考评,对存在问题通报牵头单位,责令抓好整改提升,初步扫除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盲区。专项巡查,重点对生活垃圾分类是否混装混运、错峰直运以及各级考评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巡查,有效避免问题的累积,以巡查整改促提升。我区自去年12月启动考评工作,至今累计开展日常考评50次、专项考评1次、专项巡查3次。通过检查考评,各级能有针对性地对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改,日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农村、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进步明显。

(六)刚性执法,护航分类。为确保《办法》在我区更好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提升,将区所管辖区域全部纳入该办法的实施区域,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组,联合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效率。如,嵩屿街道率先成立垃圾分类工作协调督导小组,每日对各村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2个小区进行巡查执法,及时发现并纠正混投混运等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投放24小时现场记录,对不分类行为开展执法提供处罚依据;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共计1285单,其中责令改正882单,简易程序处罚401单,一般程序案件2宗。通过密集执法,对拒不配合、拒不分类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运作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生态发展的民生工程。虽然我区先后制定下发了系列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有了明确的规范,但是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部分村干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不平衡;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群众中尚未形成示范效应。此外,我区实行规定时间督导员上岗制度,在非督导时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压力传导有漏洞,责任人制度落实不到位,非督导时间分类质量明显下降。

(二)宣传工作实效仍有欠缺。虽然我区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也知道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做到知行合一,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自觉分类意识尚未完全形成。部分群众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还未养成,特别是外来人口流动性强、归属感较差,未能与本地群众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共识,加之上班时间不固定,监管困难,是外来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难点;有的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