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夏州河湟文化旅游公司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关于临夏州河湟文化旅游公司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州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公司董事会:
首先祝贺临夏州州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挂牌成立,我坚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夏州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小康社会,推动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重要力量。下面我从下几个方面浅谈文化旅游公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明确融合发展理念
思想是企业的灵魂,也是行动的先导,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提出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16字方针,并把2019年文化旅游的主题定格为“诗和远方”,因此,公司仍然遵循“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发展理念,并且更应该往心里走、往深里走。
二、依托政策发展优势
十九大上把乡村振兴写入了党章,文化旅游部和17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我州被纳入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应运而生,并和厦门市建立了对口扶贫帮扶关系,进一步激发临夏自身发展动力,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接连不断。加之又被纳入兰州“一小时经济圈”,临夏市县总体规划已经出炉,临夏市县一体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2019年兰合铁路和临夏民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即将开工建设,为临夏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交通支撑,州委州政府在近期组建成立临夏州河湟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更是为临夏文化旅游开发注入了巨大活力,文化旅游业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指日可待。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习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并反复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因此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运发展,人也是关键。在有一系列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的基础上,还要有一批热爱文化旅游事业、熟悉文化旅游工作和敢于担当的员工。目前,州委州政府精选了一批领导层的干部,但是一般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比如说在选调员工方面,一是要有能上能下的机制,让广大员工看到前途看到希望;二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工资奖金等待遇要和工作成绩挂钩,但是最低不能少于现有的全额工资标准;三是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体制内的员工担忧身份发生变化,随后待遇的问题和以后随之而来。近年来,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比例少之又少,能招录者都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毕竟近年来国企发展不景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体制内的员工应该保障原来的身份,能进能出,解除这些顾及,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毕竟公司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
四、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临夏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称河湟雄镇,是西部旱码头和茶马古道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原美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著名的“唐蕃古道”茶马古市,有西部旱码头之称。红园、东公馆、蝴蝶楼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身,独具江南水乡风格。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民歌“花儿”源远流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砖雕被文联授予“中国砖雕之乡”;木雕、木刻、彩绘艺术,被誉为“民族建筑的博览园”;和政古动物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等。
一是深入推进非遗资源挖掘。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阐发,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所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积石山保安腰刀、临夏砖雕、临夏花儿,还有临夏彩陶(防制修复)、葫芦雕刻、木雕、傩戏、秧歌、其中临夏砖雕被文联授予“中国砖雕之乡”,已经由有青韵、神韵等7家龙头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产值2亿多元,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非遗展出,2017年临夏县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砖雕创意品大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统筹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美术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加大大景区创建力度,如临夏县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的北塬5d玻璃观光桥,已成为全州地标性旅游基础设施。临夏县莲花特色旅游小镇,正在以招商引资方式向全国休闲度假区打造,龙首山3a级旅游景区正在安装上山索道等项目,以河州苑为中心的大夏河旅游观景带正在持续推进完善中。持续推动厕所革命,在一些景区,将厕所建设与文化创意、设计结合起来,发挥厕所的商业效益。持续发展乡村民宿,提升接待能力。乡村民宿业态的不断演化和升级,正催生乡村民宿设计、建设、融资、运管、培训、餐饮等多种服务业态,促进了游乐娱乐、度假、健康疗养、医疗、养老、体育、教育、环保、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产业发展。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也是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对象。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目前全州范围内还没有比较有影响的田园综合体,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困难,资金投入大,下一步要在这方面有实质性突破。
三是全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发展农家乐,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临夏美食,如东乡手抓、桐子肉、老汤鸡、临夏酿皮、广和甜麦子、粿粿、馓子等。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如临夏砖雕、木雕、葫芦雕刻、藏式家具、布鞋、仿制彩陶、阿文书法、藏文书法,还有以牡丹为主题的工笔画、牡丹茶、牡丹精油等化妆品。
四开精心打造临夏品牌旅游。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据调查,全国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比例达到34.8%。临夏是回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集地,有汉、回、藏、东乡、萨拉、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数已达50%以上,比全国其他地方多出了“开斋节”“宰牲节”等假期,要利用好春节“开斋节”“宰牲节”等假期,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把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和美丽动人的临夏景致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吸纳广大旅游资源,开启了“欢乐节日”的新篇章。
五是充分红色旅游特殊效应。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发挥红色文化的特殊效应,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及精品旅游线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参与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推出了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如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2018年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开展讲解活动220场次。
目前,据调查,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比例达到34.8%。
四、节会促进宣传推介。
随着州文旅投集团公司的成立,全州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经济发展结构更加优化,要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持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深度挖掘各类资源,要以大夏河旅游观景带、河州苑、牡丹长廊、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5d玻璃桥、大墩峡、松鸣岩等旅游新名片,夯实旅游产业的软硬件基础。举办承办临博会、河州牡丹文化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临夏分会等大型节会赛事,不断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奥体中心场馆优势,多渠道联系运营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一系列大型演唱会、音乐会和歌舞剧,以及高水准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真正打响旅游品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井喷增长。
五、文旅带动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季节旅游,统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景区景点提升、旅游宣传推介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黄河三峡5a景区创建和永靖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临夏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接融入国家西部自驾游线路。实施省民航公司和政县旅游综合开发、临夏市八坊十三巷、积石山县大墩峡等重点景区开发项目和唐汪、莲花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配套完善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宾馆饭店、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行社和导游队伍、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组织开展临夏国际美食民族用品博览会等商务会展、体育赛事、文艺展演活动,进一步促融合、聚人气、亮品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952万人次、增长22%,旅游综合收入89亿元左右、增长26%。
关于临夏州河湟文化旅游公司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本文2020-03-25 23:29:2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048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