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工业经济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9-09-05浏览:2935下载161次收藏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工业经济

  建国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工业制造加快向高质量发展推进。新中国工业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推动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

  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70年前的旧中国,由于长期战乱,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工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经过新中国 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使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国 70 年来,我国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工业增加值从

  1952年的 120亿元增加到 2018年的 305160亿元,按不变价

  格计算增长970.6倍,年均增长11.0 。分阶段看,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时期(1949-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建国初期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在整个“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9.8 的增长速度。“二五”时期至改革开放以前(1958年-1978年),受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等影响,工业建设遭到很大损失。但在部分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1978年,工业增加值 1622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焕发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经济规模迅速壮大。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 10万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 20万亿大关,2018年突破 3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2018年比 1978年增

  长56.4倍,年均增长10.7 。我国工业国际影响力发生历史性变化。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 ,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建国初期,我国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

  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经过 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入世界前列。原煤、钢铁、建材、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2018年,原煤产量 36.8亿吨, 比 1949年增长 115倍;粗钢产量 9.3亿吨,增长 5799倍;

  水泥产量 22.1亿吨,增长 3344倍;平板玻璃 8.7亿重量箱,

  增长 803 倍;化肥产量 5424.4 万吨,增长 9040 倍。

  主要消费品行业实现了供应不足向供应充裕的巨大转变。2018年,纱产量 2958.9万吨,比 1949年增长 89.5倍;

  布产量 657.3亿米,增长 33.8倍。日用消费品丰富多彩。据轻工联合会资料显示,如今我国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等 100多种轻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高技术装备类产品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 18亿部、3.1亿台、

  1.9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在70 -90 之间;汽车产量为 2781.9万辆,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高铁动车组已成中国靓丽名片,走出国门。工业供给能力的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工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 大货物贸易出口国。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内主要工业品供应短缺,加上工业发展模式是半封闭型的,仅有少量的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也多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

  主。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完备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优势,我 国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仅为 168亿元人民币,2018年已达到 16.4万亿

  元,增长 979倍。自 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 80 以上是初级产品。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53.5 ,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到46.5 ,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上升到

  90 以上。其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主力。2018 年,机电产品出口 9.6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接近

  60 。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更新换代,出口产品

  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等行业已成为我国在全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些技术已从跟跑到领跑。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技术能力比较薄弱。随着国家 经济实力的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作为创新主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促进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企业研发力量不断增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 10.2万家,比 2004年增长 5倍,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从2004年的6.2 上升至2017年

  的27.4 ,提高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 12013亿元,比 2004年增长 9.9倍,研发投入强度(r& 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由2004年的0.56 提升至1.06 ,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研发成果日益丰硕。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 93.4万件,比 2004年增长 29.8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仅排在美国之后。部分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和通讯设备产业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多次蝉联全球超算 500强榜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

  二、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旧中国,我国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 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对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我国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在 不断调整中优化升级。

  (一)建立了门类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从“一五”开始就将有限的资源, 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经过 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

  药等工业行业不断由小到大,一些新兴的工业行业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工业经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