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9-03-11浏览:2460下载223次收藏

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百色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调研,重点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调研。7月16至27日,调研组先后深入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西林等9个县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相关情况汇报。通过进村实地调研产业项目了解掌握情况,调研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收集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市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我市12个县(市、区)中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石漠化片区天窗县。2015年底确定我市“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754个,贫困户17.25万户,共68.2万人,贫困发生率20.25%;2016年至2017年脱贫人口31.98万人。由于2017年自治区再确认我市深度贫困村有495个,与原确定的754个贫困村重叠,因此全市贫困村共有899个,经动态调整,2017年底,全市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39.65万人,贫困发生率11.33%。2018年,我市田阳、田东、平果和西林4个县预脱贫摘帽,共有贫困村脱贫摘帽226个,贫困人口脱贫20.69万人。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市1854个行政村,有1432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数的77.2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有302个村,占总数的16.29%。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600.36万元。2018年,全市有754个贫困村中,有635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贫困村总数的84.22%;预脱贫出列18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的有176个村,占贫困村总数的23.34%,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28.8万元。平果县和乐业县已提前实现了“空壳村”清零的目标。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每个贫困村健全一个具有发展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一个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主体,培植一个以上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一套激励集体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健全一套规范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2016年已脱贫出列的贫困村和2017年出列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2018年预出列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并逐步形成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保障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内力

 

  一是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专责小组,指导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全局发展。完善市、县(市、区)发展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逐级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办公室和落实专职人员编制,实现了有人专抓、专管,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市把开展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列为今年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二是完善选人机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配强配好村级班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选拔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派驻在贫困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村党组织建设,从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中挑选优秀人才按程序充实到贫困村“两委”班子,提升贫困村村“两委”班子领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财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以“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采取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村干部素质培训,使之能结合本村实际,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服务发展特色产业的本领。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致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财政资金支持。全市每个贫困村市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万元,各县(市、区)整合中央、自治区、县级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确保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达50万元以上。平果县推行“资金入股+委托经营”模式,2018年整合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本金1.62亿元,每个贫困村安排300万元,其中入股平台公司资金270万元按每年5%分红;用于村级自主发展资金30万元,实现全县54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5万元以上。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机制。2017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百色市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支持和相关保障措施;5月初,组织、人社、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村民合作社开展劳务服务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支持村民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开展劳务服务业务,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推进资产规范管理,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经营体制。建立健全村民合作社组织,推进村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市各行政村(农村社区)均设立了村民合作社,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经营管理。平果县探索出“供销社+村民合作社”模式,“二社合一”利用闲置资源开办便民超市、农资超市和庄稼医院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借力发展;那坡县大胆尝试,在全区率先创建“便民服务公司”成立经营实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二是加强“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逐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成立村民合作社“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开展村集体“三资”的摸底排查和土地确权工作,摸清家底,明确产权;推行“村财乡管”,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基础规范达标和委托代理服务;进一步规范村民合作社资金支出审核程序,规范落实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用“多条腿走路”,分散投资经营风险。

 

  (四)既“输血”又“造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力

 

  一是产业带动型。以“村民合作社+龙头公司+特色产业+贫困户”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