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8年乡镇镇域经济发展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考察调研的报告
镇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实体经济,要实现宝庆乡经济“蝶变”,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扶持和加大力度,2018年10月13至14日在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领下趁x县学习考察,获得许多启发:
一、考察情况:
一是x县天新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坚持“增收为主、产业为先,基础为主、路水为先,自强为主、扶志为先”的思路,规划发展猕猴桃,建设生态家园,硬化道路,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土地,配套建设景观长廊等乡村旅游景点。该园区的建设有效的促进和带动了x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在生态家园建设中,x立足小庭园,串联大田园,形成的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模式。
二是x县歧坪镇大力推行林下套种中药材产业。发力“中药材+” 产业脱贫闯新路。
歧坪镇共建设了76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了占地170余亩的现代化育苗大棚。三井林下濒危名贵中药材种植园,是歧坪镇乃至x县大力培育和打造的产业基地,也是四川省农科院、云南白药、葵花药业的签约种植基地,在x县的云峰、漓江等镇也建有基地,总面积达2100多亩,种的是白芨、黄精等药材。
三井药材种植园落户以后,临近6个村的300多户农户留守劳动力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周边群众年均增收1万余元,贫困户增收0.6万元以上。同时,园区采用“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各户,形成全镇所有猕猴桃林下房前屋后套种中药材的浓厚氛围。
歧坪镇还围绕 “十村千户双万元高效产业扶贫示范带”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药+n”套作新模式,即在发展好猕猴桃、粮油等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确定以林下套种中药材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即“猕猴桃套种白芨”、“梨套种黄精”、“核桃套种丹参”等“药+n”模式。
三是三会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经济模式:
在x北部的三会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整合三村,统一规划形成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该园区四大举措推动园区发展:全域推进园区规划引领;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推进特色乡村旅游。
该园区实行“一部七组”的组织领导机制,由指挥部统一指挥,七个组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了建设资金筹执机制,安排和使用好多方面的资金,达到“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各记其功、使用到位”,发挥应有的效益;建立干部驻点、一线推进机制,抽派到园区的干部一定是骨干,一定要驻下去,一定要把事情办成。一把手要带队驻在一线,抓好建设工作,部门工作重点下移;建立重大问题协调机制,有关部门要在一定时间里一起到现场协调相关工作;落实责任清单制度,罗列好全年的建设任务,落实每项建设任务、工期和资金的筹集任务到人头;建立督查机制,实行三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督查,并纳入县委督查室重点督查项目,定时进行督查。
二、综合x特色:
(一)一园三区相融带动区域整体脱贫
x县有农业人口65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214个,贫困人口9.5万人。 近年来,x县以全域园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一园三区”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力推动了区域整体脱贫与全面奔康“两轮”驱动齐步走。
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抓手,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综合载体,围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整体提档升级,彻底改变贫困村基础落后现状;按照x红心猕猴桃为主导,x雪梨、畜禽养殖、乡村旅游为骨干的“1+3”特色产业定位,打破乡镇、村组地域界限,推行万亩园“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示范园“联”农户标准园的群园联动模式。
以贫困户脱贫攻坚为优先,推进脱贫奔康示范区。着力一片一园区,一村一产业、一户一庭院、一人一万元建设思路目标,在地理条件适合、辐射带动明显的地方,集中连片建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7个,覆盖重点贫困村130个、2.3万贫困人口,园区通过园区覆盖村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支柱产业整体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提升、园区社会治理整体提升,集中打造脱贫奔康示范园,辐射带动贫困村整体脱贫摘帽。
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园区产业资源集中优势,大力培育新型专合社、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农业转型、农村致富。
以激发动力为目标,建设农村改革实验区。着力选择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划定村组先行先试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的“七权”同确,联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的资源活力,实现倍增效应。创新农民利益链接机制,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完善推行“两保一分红”的利益链接模式。
实行四个统筹,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统筹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区域化和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进行全域、全程、全产业链规划,把产业基地建设与村庄建设、工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城镇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相融互动。二是统筹资金。推行以一个重大项目为依托,配套其他项目的“1+n”涉农项目整合机制,建立“财政项目+农户投入、社会投入、金融支持”相配套的“1+3”农业投入体系。三是统筹力量。建立
2918年乡镇镇域经济发展考察调研报告
本文2018-11-15 13:41:5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058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