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8-03-15浏览:2673下载231次收藏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
务,是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对
苏州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加快推进健康苏州建设,不断提升卫生
与健康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勇当“两个标
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重要战略部署,扎实推
进健康苏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卫生与健康
服务体系,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形成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
的综合策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市民提供整合型卫生与健
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奠定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健康苏州 2030”规划纲要》《落实健康优先战略
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十三五”卫生
与健康规划》及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养
— 88 —
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通过系统性规划
和项目化实施,实现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千万级城市人口需求相适应,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
相匹配的现代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布局更加优化、
发展更加科学;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学(专)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达到较高水平;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有效实
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市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健康
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一)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补足我市医疗卫生
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空间型、功能型、发展型和基层型短板,促进健
康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办医,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医疗资源要
素配置实现“三提升一适宜”(总床位数、社会办医床位数、基层
机构床位数提升,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保持适宜)、“三加强一健全”
(加强附属医院、市属医院、社区卫生,健全急慢分治的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的目标,到 2020 年,全市高标准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镇卫生院)60 家,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按实际需求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率达 95%以上,力争
使市(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以上,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 60%以上,有效落实分级诊疗。
(二)实现卫生专业人才的汇聚提升。全方位培育和引进卫生
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青年骨干人才和紧缺医学人才,建成全省乃
至全国高端医学人才汇聚、交流平台。到 2020 年,累计引进顶尖
— 89 —
“临床医学专家团队”50 个;累计培育卫生领军人才 10 名、重点
人才 100 名、青年人才 300 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3000 名,其
中全科、儿科、精神科和医学影像等紧缺医学人才 600 名。
(三)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整合供给。健康苏州系列“531”
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建成集治病、防病、监管、参与为一体的市民
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市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继续争创具有省内先
进水平、体现苏州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实验室)20 个,每年
培养 1000 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到 2020 年,85%以上的县级综合医
院开设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全部能够
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全部设有标准化的
中医综合服务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95%以上的村卫生室
具备持续、稳定地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条件。2020 年,全市人均期
望寿命达到 83.5 岁,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5‰、8‰以内。
(四)实现全民健身健康的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0 分钟
体育休闲生活圈”。到 2020 年,建成健身步道 2773 公里、省级体
育公园 10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 3.4 平方米。万人拥有晨晚
练健身站(点)6 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35 人以上,市民体质
合格率在 95%以上,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五)实现医养融合高成熟度发展。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覆盖所有老
— 90 —
年人符合高水平小康社会要求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鼓励养老服务
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力争
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 70%以上,60%以上的城市社
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有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
进一步加快卫生资源补缺补短优化配置,推进卫生与健康供给
侧改革。通过实施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即迁建苏
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二个三级医院(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和
太湖新城医院),提升三个水平(提升苏大附属医院区域服务能力
水平,提升市属医院专科特色水平,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配置标准与发展水平)。到 2020 年,我市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实
现“三提升一适宜”(总床位数、社会办医床位数、基层机构床位
数提升,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保持适宜)、“三加强一健全”(加强附
属医院、市属医院、社区卫生,健全急慢分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的目标。
1.迁建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选址在相城区,
解决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卫生检测中心)现有房屋面
积不足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发展需要
和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检验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相城区人民政府)
2.新建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和太湖新城医院。在相城区建设一
— 91 —
所三级市属妇幼保健院,弥补我市无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体系不足,
促进医疗救治水平特别是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提高。在吴中区太湖新
城启动区规划新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点发展肿瘤特色专
科。(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吴中区人民政府,相城区人民政
府)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配置标准水平。在提升苏大附属
医院区域服务能力水平上,积极探索省市共建的模式,全力推进苏
大附一院二期建设,支持苏大附一院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血液学);加快苏大附二院新区医院建设;支持苏大附儿院发展,
探索对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教育、培养、招聘上的倾斜政策,加
大扶持力度,全面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儿科
门诊建设,依托苏大附儿院深入实施儿科进修学院项目,统筹各方
资源增加儿科诊疗服务供给。积极引进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提升苏
大各附属医院重点学(专)科在全国的排名,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
心。(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局、人社局,苏州高新区管
委会,苏州大学)
在提升市属医院专科特色水平上,在客观分析现有学(专)科
水平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推进、错位发展、优化服务的原则,优化
整合现有资源,做强市属医院;巩固全市有影响的优势专科,错位
发展心理卫生、眼耳鼻喉、口腔等薄弱专科,提升心血管科、神经
内科、呼吸科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建设市属三级康复
医院(已立项),加强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治疗学科建设;
— 92 —
完成市中医医院二期建设,推进市中医医院脾胃、骨伤、中医妇科
等重点专科建设和市属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
计生委)
在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标准与发展水
平上,将市中心血站迁入现市疾控中心地块,对现有建筑物按血站
建设要求进行改造,解决检验、血库等业务用房的实际困难。进一
步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新改扩建一批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基层基本医疗卫生功能配置。通过引进、吸
收、培养、培训和帮扶,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个
性化健康教育能力、综合化健康管理能力、精准化疾病筛查能力和
规范化疾病诊疗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向市民健康管理
综合服务平台转型。(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各市、区人民政
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二)实施“科教强卫”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学(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规律,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技术支撑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的重要作用,以打造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医学重点学科(实
验室)、扶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加快
完善我市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构筑卫生人才高地,不断提升医学技
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1.加强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建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