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海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沿海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地区的合作共建园区如雨后春笋,发展相当迅猛,除省级层面在苏北和苏北苏中结合部主导的南北共建园区外,沿海市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设立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园区,其中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的跨省合作、盐城与韩国的跨国合作、南通与上海和苏南地区的跨江合作更是亮点纷呈,不但是沿海地区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合作的新载体。
一、数量领先、形式多样、态势良好是合作园区的鲜明特色。
一是从数量上看。据统计,沿海三市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合作园区共有17家(不含苏北南北共建园区),其中南通10家,连云港3家,盐城4家,且有1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3家跨国合作园区是商务部确定的,在数量和层次上都远超省内其他地区。此外,还有xx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工业园)、东台城东新区低碳工业4.0创新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等一批合作园区已经或即将签约,预计不久即可正式启动。
二是从合作模式上看。沿海市县依据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合作模式。从合作区域来看,既有与苏南和上海的跨江合作,又有与中西部地区的跨省合作,还有与其他国家的跨国合作。从合作主体来看,既有政府间的合作,又有开发区之间的合作,也有企业与开发区的合作,还有高校与开发区的合作。从合作形式来看,以园区+投资公司的模式运作,其中投资公司有双方合资的,也有单方独资的,还有多方合资的,管理人员有的以一方为主,也有的是双方互派。
三是从发展态势上看。合作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17家合作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业务总收入达到700亿元,落户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协调不足、政策不一、层次不齐是合作共建园区的主要“短板”。
合作共建园区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高规格的协调机制。与传统开发园区不同,合作园区的重大决策不是所在地政府单方面能够决定的,必须由合作双方甚至多方共同商定。由于合作方是跨市域、省域乃至跨国的,仅凭市县层面的对话平台明显不行,且诸如园区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等重大事项也超出了市县一级政府的职权范围,特别是中意海安生态园、中韩盐城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是由商务部直接推动,更是需要建立省部际联合协调推进机制,因此,有必要将合作园区建设上升到省级层面来统筹协调,并明确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就目前省级部门的职能分工而言,省商务厅只负责管理省级以上开发区,省苏北办和省商务厅共同管理南北共建园区,且每县(市)只限一家,除此之外的合作园区便无人问津,只好各自
关于沿海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7-06-19 12:26:5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786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