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局长在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局局长在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商务发展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桂林副市长今天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商务局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5年工作及“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认真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等各项工作,全市商务经济逆势而上,重要指标均名列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进出口完成5.2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8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居全省第七位。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多措并举,社会消费稳定增长。从主体培育、网络建设、民生商务、市场秩序等方面切入,不断扩大社会消费。一是大力培育流通主体。去年全市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2家,总数累计达到280家,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6.7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二是完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重大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同晖广场新引进了时尚莱迪百货和中影影院,远东小商品市场去年底已正式开业,赛博数码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至县新天地城市商业综合体引入永辉超市并开业。青阳县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县项目已新建1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配送中心。石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基本建立了龙头电商、交易平台、快递物流、服务站为架构的农村电商体系。三是拓展消费新的增长点。组织大型商场超市设置地方知名品牌商品和旅游商品销售专区,地产品销售超千万元。举办消费促进类系列展销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拉动消费上亿元。我市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4466万元,同比增长104.4%,高于同期限上零售额增速92.6个百分点。四是继续推进民生商务。准确监测,深度分析,科学预警,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市场运行信息,帮助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市场行情,妥善应对市场变化。落实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开展冬春蔬菜储备项目建设,确保蔬菜市场应急供应;落实市级生猪储备制度,确保4200头市级生猪储备数量完整,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争取在池省级生猪储备两轮共15000头;指导大润发等主城区大型超市开展“一元菜”等农超对接活动,保障了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建设完成2个社区直销菜店、10个城乡连锁便利店和10个放心早餐网点,培育1个放心家政龙头企业。五是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对典当、拍卖、二手车、酒类流通、茧丝绸等特殊行业监管,去年共淘汰老旧汽车175辆,增长6.6倍;深入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组织开展成品油市场、互联网领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14件,查处假冒专利行为27件,有力地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秩序,营造了良好消费环境。开展对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成品油企业等安全隐患排查,全年商贸流通行业实现安全经营无事故。
2、综合施策,新型业态加速发展。新型业态是商贸流通业的新鲜血液,也是我市推进调转促“485”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作为与发达地区拉近距离的重要砝码,统筹施策,加力推进。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及时出台加快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了商务部门推进新型业态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壮大电商主体。成功引进中国森林生态林产品电商股份公司及大龙网、万家集团、安徽快消电商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大型电商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同时,对我市本土重点电商企业进行培育,天方茶业、国润茶业、九华股份、笨鸟先飞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三是推动电商集聚发展。通过召开电子商务发展现场会、建立月通报机制、开展实地督查等方式,各地电商集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平天湖、青阳、石台、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相继开园,共引入电商企业80余家。四是支持电商平台建设。淘宝网特色中国?池州馆、京东中国特产?九华馆、苏宁易购?池州馆3个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均在去年8月前强势上线运行,入驻企业近200户,实现网络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五是加大会展业组织协调力度。围绕住房、汽车、旅游、商贸、文化等热点消费,引导企业办展办会,2015年全市共举办大型展会20余场,其中安徽(池州)九华山佛文化用品博览会成效显著,意向成交2000万元。引导企业由“室外展”向“室内展”转变,提高办展层次。
3、精准发力,货物进出口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增幅较全省(增长0.5%)、全国(下降1.8%)快了26.1、28.4个百分点,省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的突出贡献给予通报表扬,并授予2015年全省“进出口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一是瞄准重点区域,在催化集聚上发力。围绕“两高一首”产业和重点园区,实施“一区一策”促其催化集聚,形成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电子信息、化工产品、机械装备、非金属新材料、纺织服装七大进出口产业集群,七大集群完成4.8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94.1%。二是瞄准重点企业,在做大体量上发力。围绕进出口超百万美元重点企业, 一企一策,实行三级包保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龙溪麻油、新桥工贸等争取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为铜冠有色、冠华黄金冶炼、菲力克商贸等重点企业争取进口贴息及外贸促进资金,累计达到4000余万元。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126家,其中超五百万美元以上共13家,占企业总数10.3%,完成进出口4.2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量82.5%。三是瞄准外贸增点,在优质服务上发力。加大外向型企业招商力度、产业转移企业协调力度、总部企业进出口回转力度,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防范收汇风险,拓宽外销渠道,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省厅组织“献计献策,我为外贸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为外贸企业迎难而上营造良好氛围,进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去年全年新增备案登记企业42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家,新增进出口额超过1.3亿美元。四是瞄准国际市场,在拓展空间上发力。密切关注国际主要市场需求变化,指导企业结合广交会、华交会以及境外展会成交情况,做出综合判断,调整国别策略,稳定市场份额。2015年由于及时有效地调整策略,对拉美、大洋洲、非洲市场进出口分别为1.72亿美元、6670万美元、7149万美元,增长810.7%、337%、16.1%;有效弥补了我市传统市场(亚洲市场)大幅下滑(下降22.4%)带来的缺口,保证了我市进出口逆势飘红的局面。五是瞄准薄弱环节,在补短板上发力。过去我市进出口超亿美元仅铜冠有色1家,结构不合理,且铜冠有色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波动直接影响甚至左右我市进出口。为补齐这一短板,我们积极引导池州菲力克公司在铜精矿进口上取得突破,当年实现1.09亿美元的实绩。
4、全程跟进,利用外资质优量增。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高低端制造同向流出、区域引资同质化竞争加剧等三重压力,去年我们围绕外资项目落地,坚持“三贴”举措全程跟进服务,即贴近市场编项目、贴心服务引外商、贴切监管优环境,使全市利用外资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后劲增强。一是强化引资工作的指导。组织全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参加全省利用外资研讨会、政策业务培训会,认清当前形势和工作方向;召开全市利用外资调度会、座谈会,深入基层开展外资调研,厘清工作思路和推进举措,从而不断提高主管部门利用外资的能力。二是创新务实高效的推介。开展面上推介,围绕市场需求和我市产业规划,征集汇编近百个优势招商项目,通过中博会、投洽会官网、安徽招商网广泛发布推介。注重点上对接,根据各地招商项目特点,先后赴东莞、武汉、合肥、上海、厦门、深圳等地,与台资企业、跨国公司、日资企业、海外华商开展“点对点”招商,效果明显。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4.68亿美元,合同外资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倍、4.5倍。三是建立全程服务的机制。对于已落户和未落地的外资项目,分别建立外资企业联系服务责任制、在谈签约项目履约推进机制,推动外资加速进入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妮姬时装、艾可蓝环保、美致诚药业等项目实现增资2023万美元。四是优化外商投资的环境。广泛宣传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在我市复制推广的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等,坚定外商投资信心。推进外资管理改革,承接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资审批、取消鼓励类外资项目确认审批、简化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管理、建立外资企业联合年报制,外资管理由重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做好“引进来”的同时,引导池州菲力克黄金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实现对外投资新突破。
5、扩大开放,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口岸工作以创建安全、便捷、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支撑平台为目标,大力推进区域通关改革,拓展口岸物流多式联运,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口岸单位协作,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口岸运行能力不断提升。口岸散货和国际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全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完成86.5万吨,同比增长23%,创池州口岸历史新高,提前2个月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到港外贸船舶314艘次,同比增长3.3%,其中集装箱班轮278艘次,通行国际直航船舶52艘次;实现国际集装箱12255标准箱,同比增长20.7%,其中重箱7676标箱,同比增长30.5%;口岸发运量、国际集装箱增幅、本地报关率、海关税收和口岸通关速度均居全省水运口岸前列。二是口岸通关更加便利。口岸、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海事、港口、代理等部门建立协调联系机制,强化协作,实现全天候预约通关、报检与查验监管服务;海关深化全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全面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工程,检验检疫部门推行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出口直放”、企业信用放行等便利化措施,边检部门着力打造口岸综合服务特色品牌,海事、港口部门保障口岸安全运行,提高作业效率,口岸通关速度进一步加快。三是企业回流从本地口岸报关出运加速。口岸单位加强调研,宣传落实海关一体化通关、“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进口转关、保税物流、检验检疫绿色通道、信用放行、原产地等各种区域通关便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主动为企业送计献策;积极做好省市支持口岸物流发展促进政策的宣传、落实,稳步推进集装箱“散改集”、“ 远改近”、“ 内改外”工作,促进企业回流本地口岸报关、出运,目前全市95%以上的进口和60%以上的出口在本地口岸报关进出。四是口岸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编制上报池州市“十三五”期间国家口岸发展规划新开放和扩大开放项目,及时跟踪衔接;积极推进九华山机场临时开放申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五是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取得实效。积极开展长三角口岸城市群大通关合作项目对接,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密南京、南通港至池州港江口港区、前江港区的集装箱中转航次,新开每周一班从池州港直发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内支线班轮。
6、从严从实,机关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在抓好商务中心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真的担当,扎实推进机关各项建设。一是强化干部职工的能力建设。加强政治教育,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局上下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积极践行“四个自觉”,争做“四个模范”。加强业务培训,做懂经济的业务骨干。去年,我们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电子商务、现代流通发展等多种培训,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二是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组织干部职工赴县区、农村和企业开展政策宣传、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年争取国家、省各类促进资金6千多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此外,编印《商务快讯》36期,通过媒体、网络主动公开工作信息千余条,办理人大议案2件、政协提案5件、市长信箱4件、市长热线3个,政务信息位居市直单位前列。三是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年初我们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签订责任状,每月进行检查通报,每季严格督查督办,年中进行集中调度,年末进行绩效考核。使全局干部职工远离“慵懒散拖”,坚守责任担当。四是筑牢干部职工的廉政堤坝。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使廉洁从政成为每位职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接受上级、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在选人用人时,严格工作程序,杜绝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十二五”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坚持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
商务局局长在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6-03-13 21:06:1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