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5-09-25浏览:3028下载242次收藏

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体目标,以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订本规划。规划期2016-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指导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背景分析  

(一)我市“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十二五”我市着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成功创建为xx省首批卫生强市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xx县、诸暨市创建为首批省卫生强县(市),52个镇(乡、街道)创建为xx市卫生强镇(乡、街道),2015年全市卫生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提高到4.01 %,其中市本级达到了5.45%。以卫生强市创建成功为标志,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1.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省先进水平。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78.92岁,比2010年提高了2.34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3岁;“十二五”期间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5.26‰和5.89/10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0.47个千分点和1.68个十万分点。  

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334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新建(改、扩建)了xx市人民医院、xx市中医院、xx市第七人民医院、xx市公共卫生中心等一批等级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启动建设了xx市立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等现代化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健全、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891所;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60张、执业(助理)医师2.19人、注册护士1.77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0.81张、0.34人和0.64人。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科教兴医战略和中医药事业取得新突破。xx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被列入国家试点项目,“越医文化”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二五”省、市级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立项276项、获奖220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连续多年位列全省11个地市前茅;创建省、市级医学重点(扶植、龙头)学科66个,培养市级以上专业技术重点人才63人,评选xx市名医(名中医)20人,建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以9家单位或项目被列入省以上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城乡居民得到诸多健康实惠。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287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参合率98.2 %,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48.6%;普遍建立了惠民医疗制度和事前医疗救助制度,市本级医疗救助经费达1020万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在全市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在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全市全覆盖,群众减少药品费用支出2.35亿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启动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计划”,至2015年,完成90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到 92%;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建立了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纵向协作机制,落实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全面实施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0%以上,“十二五”期间共有651.3万人次农民参加免费健康体检,1.65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59.94万份;有效处置“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有力保障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等重大活动卫生安全,积极主动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无偿献血率保持100%,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五常法”餐饮卫生监督模式在全国推广,精神病社区防治工作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完成了15岁以下人群的乙肝疫苗补种任务;“一站式”婚前医学检查模式在全省推广,2015年婚检率达87.18%,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保持100%;建成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辅助决策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联网;城乡文明卫生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县城)3个,省级卫生城市(县城)6个,市级及以上卫生镇(乡、街道)53个、卫生村517个,2015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79.87%,自来水受益率95.02%。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预约挂号服务,推出了“专家直通车”等十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探索了大院带小院、城市带农村的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新机制,xx市人民医院与xx大学合作建立xx大学xx医院,xx第二医院与xx一医院合作成立了xx一医院xx分院,xx县整合民营华宇医院组建县中心医院,启动了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医院托管改革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十二”期间,我市卫生强市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市“十三五”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一些重大疾病仍在威胁人民健康;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还存在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优质卫生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卫生应急能力有待提高,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但也应该看到,“十三五”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更是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加速转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健康已成为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加快卫生转型发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卫生事业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增进健康公平、促进民生改善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利益问题,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安全、方便、优质、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卫生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卫生发展方式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以供方为主向以突出需方转变。  

2.坚持政府主导。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惠及全民。完善和落实卫生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建立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  

3.坚持深化改革。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着眼长远,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推动卫生事业转型升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卫生健康、多元发展。强化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支撑,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增强卫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均衡发展,促进各大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不断提升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人群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确保医药卫生体制创新、卫生发展综合实力、深化卫生强市建设、群众对健康生活品质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创建成为省卫生强县(市、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群健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主要指标  

(1)人群健康素质显著增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 /10万和8‰以下,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到75%。  

(2)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4.13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0人,拥有注册护士2.45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90%,每千城乡居民拥有社区医生0.75人以上。  

(3)基本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全面建成“15-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以上,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60%以上;食品安全监测覆盖率达到90%;无偿献血率保持100%。  

(4)城乡卫生环境继续改善。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50%以上的镇(乡、街道)创建成xx市卫生强镇(乡、街道),其中100%的中心镇创建为xx市卫生强镇;50%以上的建制镇创建成xx市卫生镇(乡、街道),30%以上的建制镇创建成省级卫生镇(乡、街道);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覆盖率达9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以满足需方为导向,以促进健康公平为出发点,构建主动干预、高效管理、连续服务、覆盖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机制。  

1.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根据发展和需要适时增加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服务绩效水平和均等化水平,保证群众普遍受益。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建档率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居民提供连续全面的健康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按现居住地原则,建立多部门共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