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区村居干部履职情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5-04-24浏览:2203下载214次收藏


 

 
  村(社区)干部是党和国家基层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强化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是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我镇曾就关于如何调动村组干部干事热情开展过专题调研。结合即将到来的村(社区)干部换届所面临的问题,在之前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现就我镇村(社区)干部履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粗略的思考:

  一、村(社区)干部的当前工作特点

  (一)工作重要性日益显著。随着国家对“三农”等基层问题的重视,村(社区)干部在基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承担着基层党建、发展经济、民政劳保、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建设新农村等工作,有时还承担部分职能部门的工作,村(社区)干部被赋予重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近几年信访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到干部作风问题,从民主法制问题到经济问题,从村务公开问题到山林田土纠纷问题等,尽管引发信访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但追根溯源,从矛盾纠纷层面上升到信访层面,与村(社区)干部履职与否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待遇与实际付出不对应。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及我镇在均先后出台相关规定提高了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但在调研中村(社区)干部普遍反映工资待遇偏低,难以满足当前日益提高的物价需求。同时,有11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较差,干部工资中1300至1400元由集体经济支出的部分难以保障,严重的甚至拖欠了几个月工资未发。另外,大多数村(社区)干部将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脱产化现象严重,没有额外收入,仅每月2160至2600元(不含社保等应扣除费用,实际到账更少)的工资与村(社区)干部所做的大量工作和付出的大量精力不相对应。有些村(社区)干部甚至戏言,若是舍弃这份工作,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自己的产业、实业发展,收入肯定远远不止如此。此外,各村(社区)均反映,由县财政支付人均每月300元标准的绩效工资的审批发放周期过长,目前是半年审批发放一次,而且发放不准时。

  (三)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程度方面,村(社区)干部初中及以下学历16人,占19.75%;高中学历47人,占58.03%;大专以上学历18人,占22.22%。因文化水平不高或平时不注重学习或忙于工作等原因,对村(社区)干部的教育不到位,以为多吃点多用点算不了什么;一些村(社区)干部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公职人员,多用多吃,法律约束不到了,少数非党员村干部还认为,不仅法律约束不到,党纪、政纪也约束不到,出问题就辞职。有这种思想的一些村(社区)干部,往往会自律不严,在村(社区)经费使用上没有节制。

  (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少。一般村(社区)干部做到支书、主任就算达到了事业最高点,很难另谋事业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县自2009年起开始从村(社区)干部中选聘乡镇事业站所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在政治上有了出路,但机会仍然太少。1.选聘名额有限。全县共有村(社区)105个,在编村(社区)干部463人,2009年至今5年期间,我县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的事业编制干部仅11人,占2.38%,平均每年才2个名额,村(社区)干部通过参加选聘考试寻求政治出路的机会太小。2.报考条件较严。2012年,省、市对事业编干部选聘工作进行了规范,按照要求仅能面向村(社区)“两委”正职选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此,除支书、主任以外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失去了报考资格。同时,按照要求,报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社区村居干部履职情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