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公益林场改革和未来发展思路
黄山公益林场改革和未来发展思路
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步伐,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战略性改组,增强林场经营活力和实力,为切实解决国有林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发展之路,黄山区黄山公益林场率先进行了改革,经过七年的发展,林场逐渐走出了困境,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黄山公益林场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黄山公益林场其前身是黄山林场,成立于1986年10月,属正科级建制单位,全场经营总面积5.2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3.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场面积2.3万亩,省级9000亩,商品林面积1.8万亩;全场活立木总蓄积共21.8万立方米,毛竹34万根,森林覆盖率95.4%。改革前下设三个分场,一个茶场,共有正式职工119人,其中在职108人,离退休11人。改革前林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经济危机,债务高达500万元,表现为四欠:1欠社会保险(130万),2欠农业税(80万),3欠银行贷款(130万),4欠职工工资(150万);二是资源危机,由于生态区位重要,区划公益林达3.2万亩(含区级公益林),占林场总面积的65.5%,林场的可利用的商品林资源仅有1万多亩,可伐资源锐减。三是发展无力,由于受体制、机制制约,再加上工资不能足额兑现,致使人心思散,也就不可能凝心聚力来谋求发展。
第二、黄山公益林场改革基本情况: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林场65.5%的林地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造成可伐森林资源锐减,林场唯一主要收入大幅下降,林场经济运行出现严重危机,改革前,林场债务高达500多万元,职工工资仅能发放一半,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另外,林场“不工不农、不企不事”的体制也严重束缚了林场建设与发展。为摆脱困境,促进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在没有外地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坚定“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的思想认识,2004年9月果断确定黄山林场作为全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分类、分流、分制”的原则,全面实施林场改革,2005年6月完成改革任务。所谓分类,就是按照林业分类经营要求,把林场划分为公益林、商品林两类,做到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所谓分流,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确保分流职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妥善实施了职工身份置换。所谓分制,就是放开搞活商品林,在不改变林场管理范围、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属性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实行经营权分制。具体为“三个一”:一是公益林场留用一部分,所得收入用于公益林管护。二是分流职工物化一部分,做到“改制不改行、分流不离场”。黄山公益林场共有21名职工选择了山场物化方式置换了身份,置换山场面积726亩。三是面向社会变现一部分,所得资金用于垫付改革成本。目前,除银行贷款由政府挂账外,其余欠款均由变现偿付。
经区委、区政府批准 2005年12月30日 ,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黄山公益林场,属暂不定单位级别的事业单位,新成立的公益林场实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人事上按照公益林面积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定岗定编,核定编制26人,目前在编人员13人,反聘人员13人,同时打破现有事业单位分配制度,逐步向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第三、改革取得成效:
(一)改革促进了林场发展,切实加强了生态建设,人员减少,林场各项费用降低很多,采伐量减少,确保了黄山公益林场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二)理顺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为创建生态型林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目前,返聘人员的养老保险按照上级规定的比例由林场、个人共同缴纳;
(三)改革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在上级政策与资金扶持下,促进黄山公益林场减轻负担,加快发展;
(四)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加快发展、科学经营、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利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发展;
(五)不断促进了林场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建立,走科学发展轨道,保障黄山公益林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改革后林场发展情况
黄山公益林场成立后,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7个民营林场(茶场)的管理,同时以打造现代国有林场为目标,充分利用林场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上争取,努力寻求林场经济新的增长点,多渠道引进资金,来实现林场经济新突破。
1、招商引资方面
改革至今,已成功引进4家企业,一是浙江投资商兴建的苏坑电站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已蓄水发电;二是祥瑞种禽有限公司是旌德客商来我场投资兴建的上规模种禽公司,目前拥有厂房 2000立方米 ,投资约600万元,年产鸡苗160万只,产值15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大坪猴魁基地由中明实业公司投资改建的,拥有高山茶园230亩,投资200余万元对所有茶园按标准进行了改良,年产优质茶15吨,产值600余万元。四是去年引进的南山林业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500万元,目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千紫山生态休博园项目正在积极招商中,是最具林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2、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方面
一是在认真实施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的同时,林场进一步加大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规划了20000亩的封山育林和7000亩中幼林抚育试点项目,为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7000亩的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第一轮抚育已全面结束,并通过验收;二是继续实施科技兴林,突出抓好毛竹特色产业的科学技能培育。国家林业局在我场建立的毛竹丰产林培育中试基地,经过几年的试验,已经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对南方山区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示范推广作用。今后,林场在毛竹科技示范项目中,继续承接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毛竹丰产技术示范项目,并配合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实施平衡施肥,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三是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黄山区“实现绿色崛起、争当林业生态建设排头兵”的发展主战略,2011年已完成绿色质量提升点2个面积140亩,今年还将继续狠抓落实绿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建立大苗培育基地,为林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苗木;四是启动名优茶基地项目建设,对上争取70万元资金,在海拔800米的天湖管护区建立150亩的优质茶基地,已新造茶园面积50亩,今年还将继续新造茶园100亩,该项目的实施,必将成为林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五是完成森林经营方案项目的编制,调查涉及413个小班,面积52047亩,同时还完成林地规划确界工作。六是我场在对上争取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亮点,完成了扶贫资金项目和国有林场发展资金项目的申报,目前已审批二个项目资金12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中。
3、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森林防火一直以来是我场的重要工作之一,林场一贯坚持以预防为主,注重防火宣传,全力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防火工作制度,制定了防火应急预案,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大力实行包片挂点责任制度,将森林防火与林政管理有机结合,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二是认真抓好了重要时期、重点地段的管理。在防火重要时期,加大了宣传力度,全年林场不定期出动防火宣传车,散发防火公约和防火宣传单,上门与村民签定防火责任书,主要在全场范围以及相邻村、组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
黄山公益林场改革和未来发展思路
本文2015-01-06 08:34:46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591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