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12-04浏览:2111下载182次收藏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经过几年基层工作实践,就我市新农村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感受:新农村呈现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景象  

经过几年持续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夯实,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农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日益提升,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不少示范点的综合环境甚至优于中心城区,整体上新农村呈现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景象。  

(一)理念越来越新。以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为基本方针,结合吉安的实际,提炼出“五美”、“八不八多”、“八个严禁”,以及“全域规划、带状推进,镇村联动、镇为核心,绿化同步、产业配套”等一系列工作理念,层次越来越高,发力越来越准。  

(二)投入越来越大。从2006年启动之初的每个点农民投资投劳和财政奖补资金10万,到而今每个点至少奖补资金30万,还整合了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加上农民自筹和投劳折资,每个点实际投入至少是50-60万元。  

(三)面貌越来越美。高标准打造了万安县长达26公里的“杨万线”综合示范带;各县市区尤其是吉泰走廊内涌现了一批精品示范点,以点连线成片,成建制地铺开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优化,新农村面貌越来越美。  

(四)覆盖越来越广。到2013年末,全市新农村建成点覆盖面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镇村联动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覆盖率约50%。  

二、问题:新农村存在“民退政进”、重建轻管的隐忧  

虽然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蒸蒸日上,但在一些村组、部分村民中还存在“民退政进”、重建轻管等现实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切忌“一俊遮百丑”。  

(一)农民主导性弱化,政府引导“不利”。部分农民依赖心理、等靠要意识严重,特别是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村组更为明显,认为只要在沿线沿路或处于重点项目周边,新农村建设早晚要帮我搞好。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周边村组,使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变了味”,有的村组只是想借此修好路,其他工作要求以敷衍拖拉为主。农民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部分村组存在“民退政进”的现象。  

(二)规划引领性弱化,具体执行不易。有的规划过于考虑业务上技术参数的匹配,有的规划过于讲究横平竖直等美感,有的规划过于追求“脸面”,等等,导致实施时才发现存在投入大、不适用等瑕疵,难以操作,可能造成新农村的整体形象或局部景观的不协调,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