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10-06浏览:2948下载228次收藏

xx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  玉米是东川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万亩,为东川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产量居全区粮食作物首位,也是全区畜牧业饲料的主要来源,随着玉米杂交良种的推广和各项増粮措施的集成应用,玉米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东川区立体气候明显,海拔高差大,生态条件复杂,玉米生产发展不平衡。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玉米生产发展规划和措施,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可促进全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发展。

前言东川地处滇东北高原地带,属低纬高原地区,境内最高海拔4344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649米,具有显著的立体气候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且境内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水田及水浇地面积较少,干旱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只要限制因子。

1、东川玉米生产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玉米杂交种的普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山区、二半山区的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1.1面积、品种、产量

全区有耕地面积2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杂交玉米普及率达95%以上。近年来推广的玉米新品种有:雅玉889、中单808、长城799、珍油玉9号、迪卡2号、云瑞系列等。随着良种良法的不断推广应用,玉米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

1.2、东川玉米种植区域及生产条件

1.2.1河谷区:海拔800—1500米区域,此区域热量充沛,土壤类型多为水稻土、冲积土。种植玉米的耕地为水浇地和坡耕地,约占玉米总播种面积15%左右,水浇地占30%,坡耕地占70%。水浇地属高产地类型,而坡耕地则受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影响较大,产量不稳定。

1.2.2山区、二半山区:1500—2200米区域,是东川玉米主产区,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80%。这一区域地型地貌多样,灌溉条件差,土壤类型多为红壤,肥力差异大,玉米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干旱。

1.2.3高寒山区:海拔2200—2600米区域,玉米种植规模不大,约占玉米总播种面积5%左右。这一区域的特点是:土壤类型为紫色土,肥力较好,但气温较低,光照相对不足,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定。

3、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3.1 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