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县如何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昌吉州州情,州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性推进融合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东三县发展,继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援助木垒县力度,通过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促进木垒县实现后发赶超。大胆探索、重新模式,促进东三县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东三县发展工作具体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确保东三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目标如期实现。
(一)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2003年12月,昌吉州党委把东三县发展纳入全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范畴和乌昌经济一体化这个大的经济发展格局中统筹布局,作出《关于加快东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东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见》和关于加快东三县农业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社会事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工作、支持东三县发展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六个配套《实施意见》。2005年4月,乌昌党委形成乌鲁木齐六区(后七区)对口支持昌吉州“东三县”经济发展的意见。2007年11月,州党委又对东三县发展作出了新的安排部署,提出加快东三县发展要“抢抓优势资源大开发机遇,抢抓项目,以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东三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东三县倾斜式帮扶。如:凡国家、自治区批准立项的公路、水利、医疗卫生项目,所需配套资金,东三县无力承担的由州财政承担等。各县市区、部门在项目上基本做到“四个优先”和“一个倾斜”。即优先安排项目、优先申报项目、优先争取项目、优先审批项目和资金项目安排向东三县倾斜50%以上。进一步抓好支持东三县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推动东三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坚持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由州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副州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委书记、州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及金融部门和相关农牧团场团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加快东三县发展工作。二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确定三名州领导对口联系东三县,帮助东三县解决疑难问题,统一协调落实工作任务。三是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安排乌鲁木齐市七区和西四县市、昌吉农业园区对口帮扶东三县。具体天山区、水磨沟区、阜康市、呼图壁县、农业园区对口帮扶木垒县;沙依巴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市、米泉市(后米东区)对口帮扶奇台县;新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玛纳斯县对口帮扶吉木萨尔县。州直各部门按照行业对口的原则,开展对口帮扶。四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重点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保障机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五是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把帮扶东三县发展工作列入综合部门考核内容,实行帮扶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帮扶计划落到实处。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在原有对口帮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外力支持,继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强化西四县市(园区)、州直部门帮扶力度,强化乌市七区、福建援疆扶持力度,通过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挖掘东三县发展潜力,使东三县在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方面都有较快速度增长,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
(三)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东三县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实现“两个高于”、“两个达到”、“两个建成”。“两个高于”就是到2015年,东三县生产总值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两个达到”就是到2015年,东三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州平均水平。“两个建成”就是到2015年,把东三县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重要基地,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初步建成。
一是加大对东三县新型工业化建设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东三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大理石、金、铜、铁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要把资源开发和转化当作优势资源转换过程中首要的工作着力点。引导和扶持现有的企业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投放更多财力支持东三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培育中小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发展,支持农副产品、石材加工、金属矿产品加工企业等,利用招商引资来做大做强铜、铁、金等金属矿产加工业。
二是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着力提高亩均效益,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东三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收入非常有效的途径。要充分利用东三县逆温带优势资源,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使东三县高效设施农业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发展。
三是重点支持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抓好以重点水利工程立项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驻地团场实行水资源兵地共同管理,强化区域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集镇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改善东三县城乡面貌,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积极的努力。
四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扶持。中央援疆工作会议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带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机遇,东三县要紧紧抓住中央对新疆的特殊政策,加大争取专项资金力度,加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度,切实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人才培养,为加快东三县建设提供智力保障。认真履行党管人才职责,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一起抓,及时补给后备人才。通过实施“三支一扶”、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5%人才储备编制等政策,招募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任职,缓解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短缺的问题。坚持人才“互动”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通过人才交流,提升人才层次和水平。进一步调整结构或增加编制,解决东三县干部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人才相对短缺的问题。
(四)重点支持木垒县实现后发赶超。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过万元”的原则,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发展设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确保木垒县实现后发赶超,到2015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目标。
一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抓好大浪沙、三眼泉水库建设和6座小(Ⅱ)型水库、5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4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力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加大渠道建设力度,加快机电井计量设施改造进度。
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步伐。坚持以肉牛肉羊为主导、奶业为辅助、猪禽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加大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力度,加大州、县财政补助力度,大力实施牧区肉牛、肉羊品种改良工程。大力推进种草养畜结构调整工程。
三是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认真实施种植业方面的相关项目,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做大做强小麦、玉米、鹰嘴豆、马铃薯、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玉米,做大做强鹰嘴豆产业,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使设施农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是高质量推进牧民定居工程。按照“高水平、高起点、高效益”的要求,捆绑项目和资金,把定居与产业、定居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质量地推进牧民定居工程。
五是加快农牧民向非农领域转移步伐。按照城乡一体化推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要求,围绕着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哈萨克民族刺绣、“农家乐、牧家乐”旅游等非农领域和水库、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围绕着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以致富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为载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和“一户一人”转移就业培训工程。
六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加大州直有关部门在培训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围绕木垒县重大涉农工程的实施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州直相关部门加强智力支持、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州直部门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对接和跑办力度,确保各类促农增收的项目得到落实。州财政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东三县如何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
本文2014-03-17 12:10:53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907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