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探如何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0-03浏览:2784下载132次收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就是强调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的位置,用健全的制度制约和有效的机制监督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进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震慑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通过分析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科学内涵,探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市卫生监督所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在反腐倡廉各项具体措施的执行上,可以将理论简单化,参照当前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法解决民生、行政效能、服务质量等问题的做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在落实过程中的接受度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一、  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是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执行力的概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制度执行力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就是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主体为道道反腐倡廉的目标,通过对各种政策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能力和效力。  

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还需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思想教育来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相对于制度的执行而言,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有道是“天下之事,不难于理发,而难于法之必行”。反腐倡廉的实践也反复证明,制度作用的发挥最终取决于其在实践中能否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完善和创新制度的同时,还要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二、  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模糊、思想偏差。有的党员在执行过程中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不实事求是,不联系实际,弄虚作假,搞“花架子”,追求轰动效应。形式主义严重,思想浮躁,工作浮漂,业绩浮夸,抓工作热衷于让领导表扬,喜不去埋头苦干实干,而是投机钻营,只图虚名。  

 (二)制度不严、监督不力。一些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制度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制度在整体设计上,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这样的制度不便于操作,必然会给制度本身造成操作障碍。制度执行得怎样,制度落实得如何,监督检查十分重要。从监督主体看,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强,业务不熟,不会监督;有的自身建设不够过硬,过分注重保护干部,不敢监督有的干部认识模糊,认为监督是组织上对他不信任,甚至认为是某某人和他过不去,不让监督;有的干部为税不廉,甚至本身就存在以税谋私现象,因而害怕监督。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前,少数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不严格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把制度当“摆设”,客观存在制定制度的初衷与制度执行的效果之间有差距,初始阶段与常态化以后有差别,忙时与闲时有差别,上级检查与未检查时有差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这样,既给一些心怀叵测、别有用心的人逃避制度约束提供了间隙,也给组织按制度管理约束党员干部增加了一些难度,使一些监督约束制度得不到正确执行,因此造成监督制度形同摆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官僚作风、特权意识。一些封建思想文化残余,诸如官本位思想、特权意识、人治观念等仍有市场,以权乱法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作用的发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当惩不惩、该严不严,有亲有疏、有严有松时,制度已然荡然无存,形同虚设。   

三、如何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制度执行力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制度制定缺陷导致的漏洞,有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的思想认识不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初探如何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