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道路运输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和谐稳定大局。而道路旅客运输作为一项以“人”为对象的经营性运输活动,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深入抓好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研究分析道路客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推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意见和措施,我局近期对全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一)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为一处九所:即市运管处和各县(区)运管所。市运管处、各县(区)、管委会除百管委外均设有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辖区道路运输市场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并按照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一系列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2012年为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运管部门开展了“道路客运安全年”、“打非治违”、“道路运输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县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治”、“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县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农村客运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为确保上述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运管部门深入一线对道路运输企业加强业务指导和专项督查。仅2012年,全市各级运管部门共检查道路运输企业659户次,排查一般安全生产隐患1499起,整改1499起,整改率达100%,督促相关运输企业累计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资金11.9063万元;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含打击行业违法、违规行为)50789余起,查处无证从事非法营运、违法生产959余例,有力遏制了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
(二)、全市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全市目前共有道路旅客运输企业41家(含分公司),其中旅游客运企业5家。共有客运班车4176辆,全市有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9个,乡镇客运站110个。
公式
通过调查来看,全市客运企业安全制度基本健全,设立有安全监管机构并配备有专(兼)职安全人员,营运客车除极少数四类客运班线外(约70辆),已全部安装车载卫星动态监控终端。全市41家企业除一家新组建四类客运企业外(该公司2012年3月成立,卫星动态监控管理平台和监控终端正在建设安装中),其余40家企业均已建立卫星动态监控平台,其中,35家使用的卫星动态监控平台已通过符合性审查,另外5家计划于6月1日前完成改造升级。各企业均开展对驾驶员及车辆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能培训,增强驾驶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提高驾驶员安全操作水平。
全市9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均安装有安检仪,对进站旅客行李实施安检。按照营运客车发班前例检制度规定,对进站客车实行每日发班前例检,对例检不合格的车辆不出具合格例检单,严格按照“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做好客运站日常安全管理。全市110个乡镇客运站,投入使用48个,但由于投入不足、缺乏管理等原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道路客运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近年来,在行业管理部门和各客运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道路运输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态势趋于平稳。2008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62起,死亡94人 。其中重大交通事故1起,较大交通事故4起,一般事故57起。
公式
注:事故起数=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
[2008年重大事故基本情况:2008年10月24日15时许,xx汽车运输公司一辆号牌为贵f01395的大型普通客车(核载30人,实载23人),从贵阳驶往威宁途中,在水黄高等级公路(水城县至黄果树)76公里处冲出道路,坠落约50余米深的路外,造成11人死亡。]
从统计数据来看,5年来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除2008年发生了一起重大道路运输事故外,2009年以来均未发生重大道路运输事故。总的来看,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逐年持续稳定好转,较大以上道路运输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有效杜绝了重特大道路运输的发生。
二、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一)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些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单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一些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管理层本身都急功近利、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整个企业缺少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组织排查事故隐患走过场、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还有客运企业的负责人发出了“不出事什么都好说,出了事随便你安全工作怎样抓的好都是假的”这样的言论,属于安全好坏“靠天吃饭”、“听天由命”的典型心理。
二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并未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调查发现:我市绝大多数客运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如果仔细核查就会发现,相当部份制度内容空洞,不具备操作性和实效性,可以说为建立制度而建立制度,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另一方面,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学习教育例会制度、安全形势分析和安全责任等制度并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有的企业安全检查无记录,有的安全学习记录敷衍了事,内容单一,明显存在敷衍塞责的痕迹。有些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宣传教育仅仅是停留在单位内挂点安全宣传横幅,墙壁上贴点安全标语,安全学习上念文件这样的表面形式上,缺乏应有的深度。安全生产例会也是走过场,读文件,没有针对性,也不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可以说是会前会后一个样,学跟没学一个样。
三是安全监管机构和安全人员配备不足。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第六条规定: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2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最低不少于1人。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企业并没有按规定足额配备专职安全员,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安全员,但是兼职的。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安全管理人员要经相关部门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且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而目前,我市并没有明确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发证,致使该工作处于空白状态。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目前我市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员基本上是由企业自己自行聘用、自行培训上岗。这种做法,一方面,不能保证安全员的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企业自行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安全员数量上和素质上都不能保障。
四是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目前我市很多道路运输企业的农村客运班线,点多线长,有限的几个运管人员根本无法全面监管,完全依赖企业的gps监控。而企业的gps使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一些企业或承包经营人受利益驱动,置安全于不顾,超员、超速等情况屡见不鲜。从县城出发的车辆在客运站发车时尚可保证不超员,但出站后,在行驶途中,承包经营人和驾驶员,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就只管让旅客上。致使有时侯农村客运车超员、超速等情况时有发生。
就拿七星关区“5·17”事故的来说,驾驶人赵乾驾驶贵f05528号中型普通客车于5月17日13时许由七星关区西客站载客驶往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戈座村。出站时并未超员,但是从戈座村返回,行驶至戈座村街上时,由于当天正值赶场,乘客多,驾驶人边行驶边收客,核载19人的车最终实载26人。由于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注意力分散,未控制好车行方向,导致车辆失控冲出左边路面,
某市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13-04-24 09:16:3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