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3-04-23浏览:2502下载198次收藏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创特色、争一流”的总体思路,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为总抓手,以“三级联创”为动力,着力在激活机制、创新载体、服务发展上下功夫,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了调查和思考。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客观地分析形式,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两难”。一是村干部“难选”。一些有文化、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不愿入党、不愿当村干部,认为有本事不如自己赚钱。而一些村书记私心杂念严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党员的家族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严重滞后,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二是村干部“难留”。虽然村干部待遇提高到了800元,能够按时发放到位,但是和外出经商、打工相比还很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且村组干部退下后的待遇没有保障,加上村的工作难度大,矛盾多,因此许多年轻有能力的干部“开小差”,一走了之。  

2、村干部作风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奉献精神。一些村党员干部名为村干部,一年到头东奔西跑,成了“挂名干部”;还有个别村支部书记占的位置不放,常年在外经商,在其位不谋其政,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二是缺乏进取精神。许多村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中不思进取,既不注重学习,也不创新思路;既没有为民办实事的设想,更没有发展经济的思路,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滋生出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缺乏公道正派。从近几年陆续发现并查处的一些村干部案件可以看出,一些村干部党员在物质利益面前守不住阵脚,拜金主义思想膨胀,有的村干部目的不是为群众、为集体,而是为己、为私,这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有的甚至引起群众集体上访。  

3、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区下辖有4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1595名。在120余名村干部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10人。从年龄结构看: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其中35岁以下的有2人,占4.9%;36-45岁16人,占39%;46-55岁22人,占54%;56岁以上1人,占2.1%。从知识结构看:大专以上7人,占17%;中专2人,占4.9%;高中24人,占59%;初中及以下8人,占19%。从从业情况看:务农9人,占22%;经营大户13人,占32%;其他19人,占46%。从以上调查数据看,年龄结构参差不齐、知识水平差距较大,导致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发展经济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体制的、有经济基础的,归纳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不适应”:  

    1、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与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不适应。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不仅要担负起辖区内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调解等工作,还担负着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村干部的工作量大大超过了公务员,但收入却普遍较低,加之在政治上出路又十分狭小,几乎没有提拔的机会,上台为“官”,下台为民。另外,许多街道(镇)对村干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