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官员财产公示的探索与研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4-20浏览:2252下载246次收藏

官员财产公示的探索与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这是对要不要推行官员财产公开,以及以何种力度推行财产公开等疑问的一个有力回应。在11月30日新一届中央纪委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上,官员财产公开成为专家建言最集中的焦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瞩目,代表了公众对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强烈期待。官员财产公开,绝对是民心所向。今年网络反腐可谓成就斐然,从“表哥”到“房叔”,无不因网络曝光而发酵,之后证实涉事官员确非善类。再之后,重庆雷政富不雅照曝光、山东农业厅副厅长被指为甩情妇动用警力非法拘禁、辽宁辽阳公安分局原政委涉黑敛财过亿元……有网民论言:反腐如果只靠网友曝光,会给公众一种“随便哪个官员揪出来都是贪官”的错觉。那么,如何纠正这种公众错觉?显然需要制度构建,只有实现官员财产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才会肃整官员思想、行为归于规范。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现代政治治理的重要制度,其体系包括申报对象、申报、公开、监督和问责5个环节。中国当前的制度要求还停留在向组织内部申报的阶段,还缺少向社会公开这个核心环节,给民众一种“只闻雷声,不见雨点”的感觉。从“申报”到“公开”看似只有一步之遥,要跨过这一步却异常艰难。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就官员财产公开进行探索、试点,力求为实行官员财产公开找到突破口,以此正式启动改革,并在改革中逐步排除各种阻力和障碍,最终全面确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一、当前官员财产申报存在的问题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早起源于240多年前瑞典的家庭财产收入申报制度,被称作一项“阳光法案”,也是一种反腐倡廉、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制度保障。1994年,我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要求这些干部必须申报自己的家庭财产。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但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官员财产申报还是一笔糊涂账,主要表现在:

  (一)范围不明确。最初规定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申报个人收入,这就把科级以下干部排除在外。而从前因为严重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而受到惩处的孙锋、李丙春和郝鹏俊三人,恰恰都是科级领导干部。既然没有要求申报,他们当然不会主动申报。这就给防腐监管,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漏洞。还有一点,只要求领导干部申报个人收入,而没有涉及其亲属子女的收入。如果有人想隐匿个人财产,只要转到家属子女名下,就可以逃避追查。

  (二)申报不公开。在很多地方,哪个官员申报多少财产,比如报告自己有多少房产、存款以及其它收入等,都从来不向外公布。不仅下边的人不知道,身边的人不知道,而且连很多上边的人也不知道。而受理申报的几个人,往往又无法彻底掌握实际情况。于是,实报虚报一个样,报和不报一个样。这些年,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官员因为财产申报不实而引发群众举报,更没有人因此受到查处。

  (三)结果不核查。要想查,是很容易查清楚的。以郝鹏俊为例,到银行一查,他和子女的70余个存折,立刻就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还有那38套房产,各地只要一联网,也就昭然若揭。问题是他在填报“房产一套,月收入几千元”以后,没有人刨根问底去追查。因此,为了不让官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流于形式,必须有一个让瞒报、漏报或不报者承担相应后果的制度保障设计,才能具有威慑力。

  (四)处罚不严厉。在很多的国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都如一把利刃,直刺腐败者的要害。为推动廉政建设和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在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后,因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而受处理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墨西哥《信息公开法》通过后的第7天,就有1万多名因未能及时申报财产的公务员受到处罚。而在我国,因为财产申报不实而落马和辞职的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二、当前实行官员财产公开难的原因

  有着“反腐杀手锏”之称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社会有共识、民众有盼望的反腐倡廉重要制度。多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官员财产公示的尝试,但大多浅尝辄止,并没有在大范围内推广,离群众期待的目标还比较远。官员财产公开、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为何如此之艰难?笔者私下认为,主要有三难:

  (一)从体制层面上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官员财产公示的探索与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