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某县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根据中央和省、州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麻栗坡实际,现就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我县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麻栗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之中,贯穿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从本乡镇本部门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岗位特点,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坚持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目标任务
2012年,己在县住建、国土、交通、环保4个部门进行了试点,取得较好效果。
2013年,在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
2014年,扩大到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初步形成对部门、权力岗位、权力运行环节全面覆盖的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网络。
2015年至2016年,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制度配套完善、执行有力,预防腐败成效明显提高。
二、实施范围及对象
(一)2013年在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共53个单位。
1.11个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2.党群机关8个。即: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机关党委、党校、老干局。
3.政府各部门34个。即:县政府办、发改局、扶贫办、粮食局、教育局、民宗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科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经济商务局、招商局、口岸办、文广体旅局、卫生局、人口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外事办、安监局、外援办、统计局、食药监局、地震局、供销社、森林公安局。
(二)2014年扩大到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涉及8个部门。
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工商联、残联、侨联、科协、红十字会。
三、内容及重点
(一)紧贴桥头堡建设加强防控。围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顺利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加快桥头堡建设为目标,针对影响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问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廉政风险的防控。通过廉政风险防控,提升工作效能,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夯实廉洁基础。
(二)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加强防控。围绕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工作,突出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重点查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引导城镇上山、加大招商引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建立健全预警防控机制,有效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执行。
(三)重视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加强防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廉政风险的排查防控力度,重点对工程项目规划审批、资金划拨、建设程序、监管验收等环节可能出现的权力滥用、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风险进行排查评级,制定针对性强、具体管用的防控措施,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四、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
主要任务:围绕监督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各乡镇、部门实际,突出重要岗位,认真查找岗位职能职责、权力行使、作风状况、决策议事、制度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通过排查风险、制定措施、措施执行等环节,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循环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2日前)
1.制定方案。各乡镇、各部门成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明确具体措施、明确时限,启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并于3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送县纪委执纪执法综合室和所负责联系的纪工委。
2.召开动员会议。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召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启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要负责人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工作和干部队伍状况,作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查找廉政风险阶段(3月31日前)
1.依法清权确权。根据法律法规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定”规定,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乡镇、部门和岗位权力事项,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摸清职权底数,明确职权范围。在乡镇、部门内部行使的人、财、物管理等权力,也要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
2.编制职权目录。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分项梳理,编制《职权目录一览表》(样表附后),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依据等,于每年3月3 1日前报送县纪委执纪执法综合室和所负责联系的纪工委。在此基础上,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每一项职权的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绘制“内部职权运行流程图”,对单位内部职权运行的各个环节、责任主体、办理时限等进行规范,特别对干部任用、行政支出预决算、财务报销、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加大公开力度,切实加强内部防控。
3.查找廉政风险。根据乡镇、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在我县前期推行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的基础上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采取自己查找、群众评议、专家建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方法,重点查找个人岗位在职能职责、权力行使、作风状况等方面的风险,单位、部门在决策议事、制度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风险,对查找出的风险,要认真分析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乡镇、部门单位领导岗位风险: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廉政风险。
股、所、室负责人风险:对照职责定位和办事流程,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方面查找廉政风险。
个人岗位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对照职能职责,查找职能职责履行、权力行使、作风状况等方面的廉政风险。
4.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该岗位(乡镇、部门)的权重、处置资金物资资源量、自由裁量权大小、服务社会关联度和社会评价评议情况、信访、投诉和发案量、媒体曝光率,以及违规行为后果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在充分征求意见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审定。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廉政风险等级的措施办法,尽可能量化评定标准,根据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要把查找评级的廉政风险登记汇总,建立台帐,形成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实行集中规范管理。
5.明确防控责任。按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分类防控的原则,各廉政风险点的防控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部门负责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本人承担直接责任。各单位领导班子要集体讨论研究审定每年度拟确定的廉政风险及其等级、监督防范措施以及风险防控责任人等,填写本乡镇、本部门《内部机构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和《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样表附后),在乡镇、部门内部公示后,于每年3月31日前报县纪委执纪执法综合室和所负责联系的纪工委。
(三)制定防控措施阶段(4月30日前)
1.制定防控措施。注重防控措施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013年某县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本文2013-03-24 13:01:29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