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局2013年农作物抗旱综合技术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3-03-11浏览:2426下载264次收藏

    为切实抓好农作物抗旱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xx区农业局针对当前我区干旱少雨的不良气候条件,结合大(小)春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制定本技术措施。希望各农业技术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人户均晓,做好小春作物的抗旱保收。
一、粮食作物抗旱技术措施 
(一)小春作物抗旱减灾施肥技术要点
1、灌溉浇水。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及时灌溉保墒,无条件直接灌溉但有水源的地区,进行提灌或人工挑浇。麦类灌好拨节水、孕穗灌浆水,油菜灌好抽苔水、花荚水,蚕豆灌好花荚水、鼓粒水。
  2、喷施保水剂。无灌(浇)水条件的地区,喷施保水剂,可用黄腐酸(又名抗旱1号、fa、“绿野”) 1000—1200倍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减少作物体内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
3、适时追肥。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结合灌溉浇水、中耕薅锄进行追肥,麦类重点施好拨节肥,视苗情每亩施用尿素5—15公斤;油菜施好苔肥,每亩施用尿素5—10公斤。
4、叶面施肥。小春作物生长中后期,用0.1%—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1%的尿素溶液单独或混合进行叶面喷施。蚕豆在现蕾期和初花期除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外,还要喷施0.1%—0.2%的钼酸铵或硼砂溶液;油菜在蕾苔期和开花期喷0.1%—0.2%的硼砂溶液;有缺锰症状的麦田喷施0.2%的硫酸锰溶液。各种作物喷施时间宜在上午10点钟以前和下午4点钟以后进行。喷施量为每亩50—100公斤肥液,以叶子正、被面都喷湿为宜。
(二)大春粮食作物抗旱减灾施肥技术要点
1、水稻
(1)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抗旱力强的楚粳27,凤稻19、21等品种,增强稻作的抗旱能力。
(2)选择水利条件好的田块,开展集中旱育秧,为克服旱情影响,实现水稻满栽满插打好基础。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延长秧龄。采取物理、化学(喷施多效唑150ppm)手段调控,适当延长秧龄,做好抗旱等雨栽秧的准备。
(3)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和植株保水抗旱能力。
(4)及时翻耕土地,切断土壤毛细管和堵塞裂缝防止水分蒸发和渗漏,减少水分损失,防止旱情加重。
(5)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行湿润灌溉节约用水。实现湿润灌溉,充分发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节水功能,增强抗旱能力。
(6)推广水稻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将麦秆等秸秆均匀铺在稻行间,并结合施用适量石灰促腐烂,可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增加抗旱能力。
(7)加强恶苗病及飞虱等病虫害防治。在干旱少雨条件下,恶苗病及虫害有偏重发生之势,应加强防治工作。重点抓好种子消毒(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72小时)预防恶苗病的为害及飞虱(70%吡虫啉5克/亩)防治。
2、玉米
(1)使用合格种子,选用耐旱性强、耐迟播的品种,如“长城799”、“会单4号”、“路单8号”等,确保出全苗、匀苗。
(2)采用免耕起沟(塘)移栽或湿直播,保护土壤原有水分,千方百计收集农家肥、作物残渣、秸杆等进行盖沟(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坝区平田采用塑盘、营养袋、营养块等方式育苗,山区、半山区采用大袋育苗,每袋育两株,在两叶一心时或下雨时移栽。
(4)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可达到增温保湿、节约用水的作用。直播玉米采用催芽播种,浇透底水后盖膜待出苗后破膜,并用细土护根保温保水。干旱年景在确保不烧苗的前提下,适当延长破膜时间,达到节约用水的作用;育苗移栽的玉米,盖膜后随即破膜引苗,并用细土护根。
(5)科学管理。直播玉米出苗后和移栽玉米成活后要即时查苗补苗,及时防治害虫,千方百计抗旱保苗。旱情解除前要求浅中耕、轻培土。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开沟深施肥料,以促进玉米深层根系的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无灌溉水的地方兑化肥水浇施,不可干施或施用浓度过高,以免造成烧苗等肥害,对弱苗可叶面施用0.1%的尿素水,待旱情缓解后及时偏施提苗肥。
(6)应用生根粉和保水剂。应用生根粉能刺激玉米根系生长,增加根量,从而增加玉米吸水能力,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应用保水剂,利用它的强吸水性,以及吸水后能迅速形成凝胶的特性,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从而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
(7)防治病虫害。干旱时,玉米粘虫、夜蛾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较多,应加强防治。化学防治时,做到早晚用药,适当增加施药次数,降低用药浓度,避免药害发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业局2013年农作物抗旱综合技术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