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两种教师观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影响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1-28浏览:2958下载167次收藏

(一)技术理性教师观与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  

在技术理性主义的观点下,知识是可以包装并传授或出售给别人的商品;教育、教学就是一个传授系统(delivery system),一种技术性事业,一门应用科学,它关注并根据手段—理性的标准进行评判;而教师则基本上承担技术人员的角色(teacher  as  technician),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是手段—目的的中介人。他(她)所能够关心而且必须关心的只是,对于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与运用。[25]技术理性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的问题在于,它使得教师们的视野被狭隘地限定于科目内容及其传授方式上,因而既不能透彻地了解这些科目内容背后的目的,也不能完全了解其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事实上,教育发生于极具复杂性的社会情境之中,它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指向我们理想的某种未来;它既关乎个人发展的问题,也是一种产生社会后果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些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控制过程,教师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工人。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曾指出的那样,好教师的教学绝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着什么既定规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好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不可能以“既定的方法”去行动,教师应当是“艺术家”。在教学中,“专家”或“熟练者”的能力无法“直接”地传授给他人,也就是说,在教学领域中,“方法”不是“公共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教师算是“好的”、有效的方法,对那个教师而言未必也就是好的。  

与这种技术理性主义教师观相匹配的教师教育模式就是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在这种教师教育模式中,未来的教师们被告知课堂管理和教学的策略并要求忠实践行,但并不被要求去解释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而不是以那种方式行动。换言之,这种技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两种教师观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影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