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城管)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13-01-18浏览:2733下载205次收藏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城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基层社会的管理对我国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也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现状,进而寻找基层社会管

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完善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基层社会  管理服务体系  社会管理 机制创新

 

 

 

一、基层社会管理的含义、以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基层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

社会稳定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

显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由此,社会管理被摆上历史的议程。党中央在充分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之后,从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

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在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是联系群众

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社会管理的根基所在。着眼基层基础这一根本,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乡现代化集聚起强大的发展

合力。目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面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赋予社会建设和社会

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强化机制、改善管理、服务群众、整体推

进上下功夫,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因此,加强创新基层的社会管理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目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一)社会结构多元化,新型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整个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实现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现代化转型。

逐渐推进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重视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不同区域、行业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

增多,城市居民逐渐发生分化成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往往存在冲突、相互矛盾。面对社会结构阶层多元化,大量私营经济、个

体经济、股份合营经济等新型组织的出现,大量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而政府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

(二)人口流动加快,就业方式多样化。城市的企业改制、产业升级造成大批人员下岗失业,其所带来的群体性失业一度成为城市改革难题。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及其待

遇问题又另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大量农村劳动力流人城镇,加剧低端产业劳动力竞争,也带来了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据统计,当前城镇生活着2.6亿流动人口①,他们在城镇

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及问题遍及城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就业、交通、教育、住房等。大量新成立的就业组织采取“非单位”的管理体制,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公民社会开始形成,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城乡社会管理网络建设没有健全,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给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压力。  

(三)网络媒体迅猛发展,而社会管理手段滞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在城市职工家庭中基本普及,农村手机、电脑用户迅速增加,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共享软

件逐步取代原有的交流方式,信息获得量相比传统方式更为直接快捷,同样其中参杂着许多并不真实和科学的信息,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直接跟政府部门沟通的一种途径,

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既缺少专门管理人才,又缺少有效管理手段,以微博为例,我国大量政府虽已开通微博,但是问题很多:1.信息更新毫无规律。有相

当一部分政府机构并没有把微博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对待,直接表现就是信息发布不及时、无规律,有的微博开通以后就没有发言,有的微博是一天发几条,接着几天甚至几周没有

信息发布。2.缺少特色,成为政府网站的缩减版。有些政府机构并没有认识、把握微博本质,没有针对微博的及时性等特点发布消息,而只是把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在微博上重复发

布,把微博当做政府网站的缩减版。3.缺乏与公众的有效互动。每一个政府微博都是一个代表政府形象和管理服务功能的窗口,但仍有不少政府微博自说自话,当做例行公事一般

每天发布几条信息,而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影响网民参与的积极性。4.内部机制不完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略显不足。对于微博的日常使用,相信大多数政府机构都有一整套措

施和手段来保障,例如信息内容、发布时间、审批流程等。这些都是政府作为主体,把信息推送出去,方便社会公众了解、获取。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政府作为被动方,需要通

过微博等渠道来迅速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推动事件处理向可控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针对本单位负面消息的处理,时效性是第一

位,而微博的快速传播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本应第一时间迅速发布的信息,还要囿于层层审批的陈规,显示出政府

微博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城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