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城管)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城管)
摘要:古语有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基础建设历来被党中央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这是对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明确要求,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层管理和服务 民主建设推进 社会管理和稳定 加强基层自治
古语有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基础建设历来被党和政府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
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
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这是对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明确要求,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社会管理是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加强我国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
新,迫切需要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重点、难点都在基层
。强基才能固本。基层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基层社会管理搞好了,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才有坚实基础。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基础。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只有打牢基层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座大厦才能牢牢矗立。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
组织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的最基础环节,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
要内容和突破口。城乡社区管理的成败,关系到政府角色的有效转变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与公共服
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与企事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公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完善基层社会
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行参与式、合作式治理,可以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为社会构筑“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不
断增多,城乡社区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多发态势。这些社会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导致部分民众
心理失衡,干群关系紧张,有时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风险化解在
萌芽状态,可以为社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和“安全网”。
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各类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发生在基层特别是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是
社会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是维护稳定的源头,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问题就不会积累起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和基层,把
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社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坚实基础。
(三)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适应社会管理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加快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大量非公有
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在街道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大量涌入社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聚集点”、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出现了管理“真空”和“死角”。
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改变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综合地看,我国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层。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不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管
理职能有待提高,群众组织、社区组织建设滞后,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不清,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渠道不畅。城乡社区还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
问题。社会管理尚未实现全覆盖,一些地方如城市商务楼宇、集体宿舍、城乡家庭出租屋及城乡结合部存在管理盲区。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活力,增
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途径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建设。理顺政府与城乡基层组织关系,努力提高居委会、村委会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能力,增强基层自治功能。以加大投入为“助推器”,在人、财
、物等各方面加大基层投入,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保证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提高居委会、村干部基本报酬,提高基层组织运转经
费保障水平,加快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二)要加强基层资源基础建设。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将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机构下设、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
角,使之真正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将政府在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资源覆盖到社区,把政法、信访、司法等与群众关系密
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
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积极推动共青团、妇联、工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来。创新治安管理与社区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
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创新社区与企业的协调管理模式,形成社企同抓共治的社会管理新局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动员和整合各种群防群治力量,形成人人
参与的群众安全防范工作格局。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充分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核心,特别是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
(村委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城管)
本文2013-01-18 14:48:18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001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