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落实医改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长效补偿机制调研报告
xx市落实医改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医疗政策改革。但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基层单位执行情况如何,这是摆我们面前的又一新的课题。最近,xx市审计局就医改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审计调查。结果表明,xx市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助推作用,通过建立稳定补偿渠道和长效补偿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保障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享受及时、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一、主要作法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主要通过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补偿,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财政补助补偿。xx市财政补助补偿的主要作法是:
(一)把握“一个原则”。即按照“ 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 ”的原则,确定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市确定对乡镇卫生机构的补偿范围主要包括:由政府负责保障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补助经费、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等。在补偿方式上,由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按照“ 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 ”的原则进行综合核定,每月采取预拨资金的方式,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年终在完成考核后进行足额补偿。2011年,xx市核定乡镇医院收入为507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4070万元,;公共卫生收入1008万元。核定乡镇医院支出为5870万元。核定乡镇医院经常性收支差额为800万元。根据医改政策,市财政本级预算年初足额安排到位,为乡镇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打下坚实基础。
(二)推行“两项改革”。一是推进镇处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第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对服务能力已经超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其转为二级医院,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第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我市制订了《xx市镇处卫生院人事制度实施办法》,对镇处卫生院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全市核定事业编制933人,其中专业公共卫生人员编制114人,所有在岗人员以单位为主体实行竞争上岗。第三,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结合”上:即绩效工资考核与基层卫生院院长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与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镇处医院“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考核结果直接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通过绩效考核,调动了基础医疗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11年底,全市所有镇处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会计主体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镇处医疗卫生机构除单位零余额账户外,现有银行账户原则上全部取消,其所有收支实行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收入缴入财政专户。
(三)加大“三个力度”。一是加大资金补助力度。《xx市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方案》,对财政补助的原则、对象、标准、发放办法以及考核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乡村医生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补助,全市确定在岗乡村
某市落实医改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长效补偿机制调研报告
本文2012-10-02 20:57:0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