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全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生态旅游 奋力开启绿色崛起
——关于天全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 “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也慢慢地由“奢侈品”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据一些国际著名的经济机构和权威人士预测,旅游业是继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之后,21世纪的第一大产业。当前,国家对旅游业的扶持不断升温,全国有4/5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四川省旅游“十二五”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初步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天全作为“融入成都、辐射康藏”的重要节点,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天全旅游资源的特色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通过比较,天全旅游资源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色。
(一)文化特色。天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氐羌地,曾建徙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徙县,是昔日“三十六番朝贡出入之地”,历史上的民族文化走廊。1935年,红军北上进入天全,抒写了一首不朽的史诗。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氐羌文化、茶马文化、土司文化、汉藏佛教文化和红军文化,其中尤以土司文化最具地方特色,茶马文化最具影响力。
(二)生态特色。天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境内湿润多雨,年均降水量达1735毫米,素有“西蜀漏天”之称。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68.3%,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级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工程试点县、国家级退耕还林示范县,被誉为“天然氧吧”、“生态家园”,是长江上游名副其实的生态屏障。
(三)资源特色。天全山川秀美,景韵独特。有集山水、云海、日出、佛光、冰雪、珍稀动植物景观于一体的二郎山风景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由二郎山、喇叭河、白沙河、红灵山四大景区组成,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纳入“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四川生态旅游规划》确定为全省生态旅游综合重点开发建设区和十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之一。其中,二郎山因一曲“歌唱二郎山”闻名全国,以雄奇险峻和“一山有阴阳”天象奇观著称;喇叭河因“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融”响彻全川,以鹿群、红叶、水美著称;红灵山有“小峨嵋”之称,以云海、日出、佛光等独特的天象奇观著称;白沙河有“小黄山”之称,以峡谷众多、峰峦叠翠而闻名;更有以背夫文化为精髓的闻名中外的茶马古道。
(四)区位特色。天全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西与泸定接壤,北靠宝兴,南临荥经,距成都176公里,雅安37公里,既是通往藏区的交通要道,又是川西环线及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汉民族向藏、羌等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素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五)产品特色。天全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特色产品:竹笋、蕨菜、薇菜、鹿耳韭、猕猴桃、天麻等绿色、无污染的生态食品遍布山林间。发展了以竹笋、蕨菜、薇菜为主的二郎山系列森林蔬菜,以天全香菇、永兴香谷米、二郎山蜂蜜、猕猴桃酒、茶叶为主的旅游商品,培育了蜚声西环线的桥头堡抄手凉拌鸡肉,建成了珍惜冷水鱼养殖基地……随着林下养殖、有机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还将诞生更多更丰富的地方特色产品。
二、天全旅游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上世纪 90年代末,天全开始发展生态旅游,建成了以喇叭河为核心的旅游区,促进了国道318线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了以餐饮、住宿、购物为主的服务业,基本形成协调配套的旅游供给体系,旅游产业规模初具。但与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市县迅猛崛起的发展形势相比,我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来自周边景区的压力。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有九寨、黄龙、青城、峨眉、四姑娘山、海螺沟、稻城亚丁等知名景区和精品线路。市内有碧峰峡、蒙顶山、周公山、上里古镇等成熟旅游景区,相关景区将成都市、重庆市作为一级客源市场大力争夺。同时,全市各区县相继加大了旅游招商和资源开发力度,宝兴夹金山、芦山大川河、名山百丈湖、荥经县龙苍沟等景区高起点、大手笔推进。这些都是生态旅游的强有力竞争者,无疑将会给天全旅游带来强大的竞争和冲击。
(二)源于自身内部的障碍。由于资金投入、管理体制、服务协调等因素,制约了我县旅游业发展。
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自我县旅游开发以来,进入天全的旅游企业,大多缺乏旅游从业经验,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认识不到位,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未严格按合同约定进行开发。目前,喇叭河深度开发进展缓慢,二郎山、红灵山、白沙河等景区依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景区开发远远落后于全市。
二是旅游发展力度不够。早在几年前,我县就确立了“旅游兴县”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以喇叭河为龙头的生态旅游,深入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思路。然而,在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自然景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裹足不前,迟迟未能取得突破。一方面固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主导力度欠佳、旅游发展力度不够、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郎山风景区快速推进。
三是景区开发起点低。目前,全县有喇叭河、紫石关、文笔山公园、红军烈士陵园、甘溪坡茶马驿站等景点,但真正对外接待游客的仅喇叭河和紫石关。其余景点因为没有编制旅游规划,缺乏资金支持,导致起点低、品味也不够,加之景点规模偏小,功能要素不全,对大众游客缺乏吸引力,主要还是以喇叭河为主的单一观光旅游。而喇叭河作为当前的拳头产品,虽然在成渝两地具有一定的市场,但因深度打造不够,文化内涵缺乏,产品比较单一,游、购、娱三大环节较薄弱, 缺乏龙头旅游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者居多,无法留住广大游客,难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管理体制的制约。喇叭河景区不仅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建设中的相关审批手续多,涉及省、市相关部门,审批难度大,红灵山、二郎山、白沙河等景区的开发面临同样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景区的快速发展。
三、天全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当前,二郎山风景区所在的西环线,多数景区都已开发,青城山、都江堰、四姑娘山、卧龙、海螺沟、碧蜂峡、上里古镇等已具备区域影响力,市内各区县也大张旗鼓,强势开启生态旅游的大幕。我们再不下决心,出重拳,将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辜负15万天全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找准定位,明确思路,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发展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景区开发,实现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找准形象定位
从西环线乃至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特色上比较,天全有别于其他地区,最能吸引眼球,最有卖点的地方就在于:一是天全作为茶马互市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巴蜀屏障,南诏咽喉”,素有“茶马重镇”之称。唐初于碉门(今禁门关)设茶马互市,作为当时全国最早设立的茶马贸易市场之一,担负着雅茶的贸易、集散功能,当时的碉门商贾云集,出现了“蜀茶总入诸番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繁荣景象。伴随茶马互市而开通的茶马古道,起点段天全至康定的茶道穿行在崇山峻岭,崎岖难行,全靠人力背运,与滇藏、青藏道和其他路段的马帮之路差别极大,形成了以背夫文化为精髓的茶马古道文化,留下了禁门关茶马互市、甘溪坡古村、竹杠山和二郎山古道等历史遗迹和遗址。而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这个品牌已享誉全国,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对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热线的可能;二是天全境内的二郎山,作为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险关,川藏线上第一险山,以雄伟、险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风貌,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因上个世纪50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闻名全国,其品牌效应也不可估量,关键是要将这个知名度转化为旅游知名度。为此,我们要大打茶马古道和二郎山这两张牌,将天全旅游形象锁定在“雄奇二郎山,千古茶马城”。
(二)明确发展思路
由城市走向乡村,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大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从我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上来看,最大的
关于天全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本文2012-09-29 09:49:2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