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报告
衡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报告
衡山县林业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组织对萱州、开云等油茶资源丰富的乡镇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调查等调查方式,掌握了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分析论证,提出了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县油茶产业开发历史、现状及其衰落原因分析 (一)我县油茶生产的历史
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据记载从明朝开始就栽培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人们代代相传,栽培、采摘、加工、收获。在集体经济时代,油茶开发受到高度重视。从新中国成立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经济时代,茶油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油重要物资受到重视,也是油茶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七十年代粮食部门曾在油茶产区建立了基地,政府给予补贴,基地上缴一定的茶油,老百姓积极性很高,全县很快形成营造新林、改造残林、更新老林的油茶建设热潮。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12万多亩。分包到户以后,油茶生产逐渐衰落。茶山承包到户后,垦复面积减少,但随着油茶加工由传统的人工或水力木油榨改用柴油机或电动油压泵榨油机加工,工效和出油量均得到提高。萱州等茶油主产区亩产可达10公斤。进入90年代后,猪油和其他植物油供应充足,加上大批劳力外出务工,顾不上油茶林垦复培育,致使不少油茶林荒芜,有的改种柑桔类水果,有的栽植湿地松用材林。全县茶油产量大幅降低,每亩产油不足5公斤,油茶加工机具和技术没有大的改进。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县油茶林基本处于不抚不育、天种天养的状态,许多油茶林中的杂草野树比油茶树长得快长得高,油茶树被杂草吞没、被葛藤绕死,影响油茶籽品质和产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光照和土壤养分被杂草荆棘所蚕食,加上人为毁损、火灾频发等原因,我县茶林面积下降到目前的10万亩左右,油产量也大幅下降,平均亩产只有3公斤左右,一些曾盛产油茶的地方濒临无茶籽可采的境况。
(二)我县油茶产业现状
1、油茶林资源现状
全县现有油茶林10万余亩,主要分布在萱洲、贺家、永和、开云、店门、长江、沙泉、福田铺等乡镇,其中萱州15000亩、贺家12000亩、永和12000亩、开云20000亩、店门12000亩、长江7000亩、沙泉7000亩、福田铺7000亩,合计9万余亩,占全县油茶林面积的76%。
2、油茶经营现状
(1)、油茶品种大部分比较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小,平均亩产4—5斤。我县油茶品种绝大部分为衰老的寒露籽和霜降籽,优良品种不足5%。
(2)、除萱洲镇部分村外,管理粗放,杂草、灌木丛生,树龄老化,处于半荒芜状态,效益低。
(3)、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油茶加工技术落后,没有一家精品油茶加工企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
(三)油茶生产衰落原因分析
据调查,引起油茶生产滑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不利的发展环境导致效益低下。在过去粮油物资匮乏的年代,茶油可以弥一段时期以来,我县油茶林区已形成缺乏投入、疏于管理、收益低下、生产萎缩的恶性循环。补猪油不足,其地位比较重要。改革开放后,人们终于可以“放嘴”吃上猪油,茶油地位自然跌落,在其价值被充分认识和走出贱卖初级产品老路之前,其知名度、需求量和市场价格都难以上扬。与此同时,外出打工浪潮的冲击,使政府和农民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政府基本放弃了对油茶生产的支持,缺乏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的油茶林产量过低,加之粮食部门不再收购,销售渠道不畅。这些时代背景下的综合因素导致油茶生产的经济效益难以凸现。对于亩产5公斤以下的低产油茶林,如遇小年份其价值往往还不及采摘的人工费用。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低也是导致整体效益低下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油茶的深加工项目在我县还是空白,油茶收入仅靠贱卖茶籽原料和小农经济时代自产自销,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不能上市流通的粗茶油,产品附加值极低。
二是分散到户管理不好。由于油茶林多年没有垦复,落叶堆积、枯枝横陈、杂草丛生,埋下火灾的重大隐患。同时,由于茶林分散承包到户,“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大面积茶林的火灾隐患甚至已发生的火灾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去防范和制止,致使火灾频发,每年都要烧毁大片油茶林,部分村组茶林已损失殆尽。如店门镇的茶园、胜利等村大部分茶林被烧毁,改栽了湿地松。
此外,由于茶林权属分散,既不利于良种推广应用,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一些乡村在油茶收摘期间秩序混乱,偷摘哄抢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引发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如盲目提前收摘,油桃未成熟,油茶籽的含油量大大下降,茶油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致使一些好茶林丰产不丰收,影响了农民管理油茶林的积极性。
三是政策不落实难以放心经营。有些油茶林区没有落实好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村民承包责任山林变动比较频繁,承包周期短,有些地方在山林荒芜时无人过问,一旦有人承包辛苦经营得利后,“红眼病”滋扰生产现象严重。油茶林农没有吃下“定心丸”,担心政策不稳定或权益没有保障,因此没有积极性,只好放任自流,仅满足于获取“露水财” 。
二、我县油茶产业开发大有可为
(一)油茶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看好。
一是油茶的“国宝”价值被发掘。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用它加工而成的茶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科学实验证明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作用,是“富贵病”的克星,长期食用还有助于润肤乌发,增加人体免疫力,故被称作为“长寿油”,其品质优于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王――橄榄油,专家称之为“国宝”。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a.p.西莫普勒斯博士认为茶油是“东方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国际粮农组织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油茶全身都是宝,茶油除了作为优质食用油之外,还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压榨茶油后剩下的茶枯饼经深加工可生产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用作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成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壳和茶树干根都可培育茶树菇。
二是近年来油茶综合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油茶产品价格直线上升。目前,我县民间作坊压榨的茶油价格达到了36元/公斤。通过提高加工水平,生产精品茶油可以成倍增加产品价值,达到每公斤50元。通过提高工艺水平,产品剩余物也可增值。压榨出完茶油后剩下的茶饼过去是废弃之物,但现在的收购价格已升到了每吨1200多元。这些茶饼还有7%以上的含油率,可通过“浸出”工艺将其中的茶油分离出来。“浸出”工艺生产的茶油价格在20元/升以上。也就是说,纯茶油价格已超出或远远超出猪油和普通植物油,正逐渐向高档
衡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报告
本文2012-10-08 09:19: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