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2012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12-02-14浏览:2505下载120次收藏

在2012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刚才,县委、县政府对2011年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洪山镇、三里岗镇、县国土资源局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在此,我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和奋战在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工作安排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克服低温冻害和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夺取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种植结构更加优化

2011年,我县粮食种植面积185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达88.29万吨,比上年增加4.05万吨。全县果、茶、蚕、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水果栽培总面积达到14.58万亩,总产量达9.85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茶叶栽培总面积75425亩,实际生产面积49494亩,总产量达120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柞蚕放养蚕种500公斤,产茧400吨。蔬菜种植面积19.8万亩,总产量45万吨,比上年增加3.5万吨;食用菌1.9亿棒(袋),总产量达3.47万吨,比上年增加0.27万吨。2011年12月,我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

(二)特色板块优势凸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开展特色板块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全县共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个,高产示范区单产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5月23日省、部级专家到唐县镇对马铃薯高产创建进行验收,平均单产达到3520.7公斤,接近欧洲水平(世界最高水平),在全国处于最前列。安居镇、均川镇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2011年9月23日,省、市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每亩稻谷产量791.2公斤,达到农业部高产创建要求。通过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辐射带动了我县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大旱之年夺取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县89.11万亩水稻平均单产685.5公斤,比上年增长37.8公斤,增产5.8%,为农户增收95.9元/亩。

(三)生态*县建设再上台阶,集体林权改革有序推进

以“生态*县”建设为目标,主攻环一江两山、城市生态圈、国道高速生态长廊、省道镇道沿线荒山“四大”区域植树造林,突出抓好以油茶、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和菇耳林、湿地松等两个5万亩基地建设,打造绿色走廊和特色产业。全年完成造林10万亩,其中木本油料林造林5.2万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00公里,建设绿色家园示范村40个。全县投入林业抗旱资金500多万元,劳力2万多人次,机械设备300多台套,完成以油茶、核桃为主的4万亩高效经济林和1500亩的林业苗圃抗旱工作,巩固了特色产业创建成果。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权抵押和流转,依法严肃查处借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征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全县林权改革确权面积落实到户461.4万亩,确权率98.5%;发证93600本,发证率95%。开展林权抵押贷款4起,林地面积9737.25亩,贷款金额1120万元。实施林权林地勘测26宗5800亩,规范林地流转16宗4761.4亩。

(四)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面对历史罕见的四季连旱,全县干群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全县共拦河、筑坝、挖坑6700多处,打大口井415眼;新建小型固定泵站32处、改造泵站61处。投入抗旱劳力49300多人,抗旱资金8820多万元,抗旱面积达到72.39万亩、193.11万亩次,抗旱抢插中稻26万多亩。县抗旱服务队共出动人员197人次,帮助群众新建维修泵站19处,抗旱浇地1.2万亩,为饮水困难群众送水2100多吨。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抗旱保饮水、抗旱保三夏、抗旱保稳定的“一抗三保”目标。经估算,全县各类水利设施及机械提水抗旱,共获取抗旱减灾效益2.87亿元,极大的减轻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夺取全年粮食增产提供了可靠保障。2011年,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旱工作先进单位,取得了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五)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办点示范、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巩固并完善已建省、市、县三级示范村,重点办好“饮水、道路、沼气、环境”四件实事,让农民喝上清洁水,走上干爽路,用上方便气,享受好环境。加大随中沿316国道和随北沿省道线示范村建设力度,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扩面。高标准建设随南六个镇31个村和随中沿316国道六镇24个村及随北临312国道、随小省道、牛程省道六镇21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造了一批富裕新村,和谐新村,文明新村,宜居新村。到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1个,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13个,县级示范村11个。

(六)“三万”活动顺利开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

全面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全县共组织179个工作组进驻381个村,直接参加、配合服务“三万”活动的各级党员干部接近4000人,帮扶到位的实事和项目达1327个,兴办实事投入资金达353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资金达785万元。2011年12月,以“整治万口塘、增产亿斤粮”活动为切入点,我们又启动了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为主题的新一轮“三万”活动。短短两个月时间,全县共筹集资金1.4亿元,新挖堰塘661口,整修堰塘6599口;开挖渠道229条10.55万米,整修渠道1300处60.56万米,深受老百姓欢迎。

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干群克难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辛勤工作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见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县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滞后”: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未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产品品牌不响。不少农产品仍停留在“谷变为米、麦变为粉、猪变为肉”的初加工阶段,高附加值产品不多,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生猪加工,我县没有一家实力强、品牌响、规模大的本土企业。三是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设施农业仍以群众自发为主,导致种植面积不稳定、种类多规模小、分散经营、效益低、外销流通不畅。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滞后,农村劳动力质量下降。随着“打工经济”的盛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务农人员多为妇女及老人,体力差、文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五是金融资金对农业发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2012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