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2012年全县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12-02-14浏览:2862下载220次收藏

在2012年全县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经济工作会后,接着召开全县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刚才,大会对57个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县发改、财政、国税和地税局分别作了发言,安排了工作,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振奋精神,坚定做好今年发改和财税工作的决心

2011年,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县发改和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立足本职抓收入,财税收入再攀新高地。一年来,全县财税干部紧扣收入中心,强化收入责任,硬化收入措施,千方百计挖潜增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高幅增长,为抢先进位、实现“保运转、保稳定、保发展”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167.1亿元,同比增长60.6%,超目标任务19.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47.35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增长56.9%,增幅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839万元,同比增长55.7%;地税部门完成8589万元,同比增长56.9%;财政部门完成4717万元,同比增长57.6%。

多管齐下增后劲,财源建设取得新成果。2011年,各地各部门继续抢抓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加强财税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立项争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取项目334个,落实帮扶和项目建设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加3.01亿元,超计划目标20.7个百分点。县污水处理厂、农村电网改造、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一大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到位,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增添了强劲动力。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活跃。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108.52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500万以上投资达97.28亿元,同比增长35.4%;直接利用外资1040万美元,外贸出口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4亿元,同比增长16.96%。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有力。2011年全县引进招商项目140个,已有22个过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县,到位资金37.29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8家,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饰、农产品深加工、石材开采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经济开发区落户项目26个,已开工建设16个;闽商石材工业园入园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

为国聚财严执法,财税征管跃上新台阶。财政部门坚持“收支两条线”,确立了“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新机制,严格执行“以票管收、票款同行”,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银行代收办法,确保了非税收入及时、准确、安全收缴。国税部门仅纺织行业入库税款895.35万元,同比增长78.6%;石材行业累计入库600万元,同比增收402万元;通过采集第三方信息作为评估指标,入库税款1200余万元;同时,强化税务稽查,查补入库税款103万元。地税部门突出三个征管重点,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一是突出重点企业税收征管,50家重点企业共实现税收3219.2万元,同比增收869.4万元、增长37%。二是突出建筑安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征管,入库建筑安装业营业税2713.4万元,同比增收850.4万元、增长45.6%;入库房地产业营业税610.6万元,同比增收234.6万元、增长62.4%。三是突出资源税征管,对石材行业继续严格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入库资源税514.6万元,同比增收239.8万元,增长87.1%。

服务“三农”抓落实,强农惠民迈出新步伐。全县发改和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惠农政策支持。成功争取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一批长期优惠政策,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1.5亿元,发放家电、汽摩下乡补贴34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 1100万元,争取到位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4523万元、粮食基础能力建设资金1518万元,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殊荣。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申报立项、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形式,安排财政资金5086万元,支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整理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及时预拨“以钱养事”资金220万元,确保“以钱养事”新机制正常运转;按照“三个优先”原则,科学分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全面激活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五是扶持了农村均衡发展。逐步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扶困助学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扶困助学资金21247万元,同比增长1.67%;投入资金460万元,共建和援建1个县级中心图书馆、2个计生服务中心、80个农家书屋和310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推动了教育、文化和计生事业的发展。六是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协调相关部门设立农户缴纳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专户,征收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148万元,农民参合率达98%,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七是加大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力度。安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拨付防汛抗旱资金350万元,确保了大灾之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保压并举调结构,保障能力获得新提升。坚持有保有压原则,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证重点支出。全年发放养老金、城镇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移民后扶及再就业支出6.2亿元,筹措资金5800万元配套民生项目,保障民生供给;出台*县基层医疗机构医改财政补助方案,提高了农民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保证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19所政府卫生院、6所分院和389所村卫生室全面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争取中央、省廉租和保障性住房专款630万元。配合相关部门收储土地,完成土地出让收入2.87亿元,安排资金6000万元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并建成星炬小区。逐步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安排县域调度资金、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淘汰落后产业奖励资金700余万元,争取中央投资和省级补助近900万元,为中小企业注入资金“血液”。建立健全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0余万人次。

强化监管严整顿,财政支出有了新模式。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资金效益为目标,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全县276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规范面和覆盖面达100%。积极推行新一轮镇(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收入全额下划、核定收支基数、超收比例分成、快速增长另奖、招商奖励共担、一定五年不变”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镇(场)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继续开展涉农、涉企、教育、医疗卫生等专项清费治乱行动,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查处违规收费金额132万余元,退还群众90余万元;对全县8个镇(场)、34个县直部门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复查工作,构建和完善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对145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拉网式检查,精减规范到47家,消除了销售网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对政府采购行为实行全过程监控,拒付违规采购资金70余万元;实行集中审批、统一采购5300万元,直接支付率达92%,节约采购资金627万元,节支率11.8%。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机构295个,编制10590个,公开各类财政资金52项,金额5.6亿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做好农村“以钱养事”、“惠农补贴”、“负担监督”等涉及基层的敏感工作,处理农民来信来访150余人次,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回顾2011年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理解配合与积极协作,得益于发改和财税部门的团结拼搏和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重视、关心、支持发改和财税工作的各级领导与辛勤耕耘在发改和财税工作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正视不足:一是财政整体实力仍然较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尽管年年上升,但仍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力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二是收入结构不尽科学合理。我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2012年全县发展改革和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