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委班子换届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是xx地区打基础、促发展、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重要时期。近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委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历史性任务,不遗余力地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民生,促和谐、求稳定,不断开创了地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地委班子作2008年以来述职述廉报告。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深入学习中央、自治区党委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地委中心组、地委委员会议、地区四套班子会议学习制度,2008年以来,地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累计达34次,地委委员会议集中学习46次。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注重指导和推动县市、部门单位的理论学习,地委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深入各自联系的部门和单位,指导理论学习工作,推动了全地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深入发展。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强化了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了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地委班子围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主题,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干部素质、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地委班子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全地区1487个党组织26805名党员全部参与了创先争优活动,达到了全覆盖。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把增强全社会的团结意识、稳定意识、感恩意识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立足点,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化对“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认识,不断打牢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坚持理论学习与开展解放思想活动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地委班子着力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推动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的重点放在破除“条件论”、“特殊论”、“资源论”、“唯水论”上,解决小富即安、小绩则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问题,树立海纳百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思想。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从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体现“新疆效率”、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优势资源转换效益、体现“三高”要求、提高科学执政能力等方面找差距,提振信心、增强决心。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班子成员及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了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增强了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干大事、出精品的魄力和勇气,增强了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的团结统一。地委班子始终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来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严格议事规则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班子内部坦诚相见、合作共事,多谈心、常沟通、勤商量,互相信任和支持。坚持和完善地委委员会、书记办公会、地区四套班子联席会等议事制度,对事关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班子建设、干部管理等重大问题,都严格按照程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完善方案,集中各方面智慧,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每年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各县市、各部门、重点企业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层面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联系实际制定整改措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情况通报和反馈制度,对于重大事项,都通过召开大会、印发文件、媒体报道等途径向党员干部传达。健全了来信来访、信息反馈、领导接待日等工作制度,设立了书记听民生专栏,推进了党务公开工作。
发挥地委班子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地委班子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支持行署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支持军分区加强国防建设,做好部队的各项工作。重视处理好与驻地单位的关系,牢固树立融合发展意识,支持驻地单位立足优势,发挥潜力,加快发展,每年组织召开区域融合发展工作会议,共同总结和安排部署区域融合发展工作,协调解决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加快“三化”进程,推进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发展战略,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资源转换和新兴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地区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96亿元,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16.17亿元,年均增长32.1%(一般预算收入15.04亿元,年均增长3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6亿元,年均增长50.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34元,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2元,同比增长15.7%。
(一)始终坚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狠抓节水型社会建设。围绕资源型、工程型、管理型缺水问题,按照“节水社会化、管理统一化、配置科学化、用水定额化、渠道防渗化、增水工程化、投入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思路,逐年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力度。目前,地区已完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9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72.9%;以水为本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以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一些比较效益低、高耗水的作物正在逐步退出。在工业、城建等领域的节水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不懈努力,xx供用水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果,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1518立方米减少为627立方米,减少58.7%,农业用水量由2005年的88.1%减为81.5%,工业用水由2.6%增到5.3%,生态用水由3.9%增到7%。在2009年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期评估中,xx地区名列西北地区第二。
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林果业基地建设、草料基地建设、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天然林保护、草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林网化、沙漠绿化治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城市绿化、庭院绿化、单位绿化有机结合起来,2008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21.5万亩,累计面积达59万亩。以预防和治理为重点,狠抓东天山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严禁高污染企业和项目落地,严格执行“土地零开荒”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和工业污染。对城区内的排污企业不再批准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按照“退城入园”的要求逐步搬迁。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支持和加快推进了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变“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始终坚持“五个优先”原则(实力优先,以先开工项目为主;效益优先,以生态环境效益为主;精深加工优先,以产业化、规模化为主;资源节约型优先,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低耗水项目优先,以水资源综合回报率为主),禁止新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全面提高了环保“门槛”。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战略,吸引了区内外大批企业落户xx,使xx步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大企业大进入的新阶段。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煤电冶、煤化工、风光电、煤炭生产外运“四大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九大产业链”(煤电冶、煤化工、风光电及配套装备制造、矿山和电力机械设备、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建筑材料开发、盐化工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生物和医药)。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先后有广汇、华电、鲁能、保利、国电、徐矿、重庆能源、中煤集团、大唐集团等38家国内500强企业进驻xx。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地区经济规模、促进增长、提高增长质量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在建项目,确保按期投产;抓好建成项目按期达产,发挥综合能力;抓好新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快使其开工建设;抓好储备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批重点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8年的90户增加到目前的115户。今年1-10月,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34亿元,同比增长30.8%。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由资源型招商向宽领域招商转变,重点围绕产业延伸和产业聚集,抓好工程机械物流配套、大型物流仓储、煤炭交易市场、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工作。加大了高新技术、高新产业招商工作力度。2008-2010年,全地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98个,累计到位资金203.11亿元,年均增长56.62%。今年,已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4个,累计到位资金122.23亿元,同比增长44.35%。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目前,地区各类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退城入园”工作进展顺利,入驻园区企业达到165家。到目前,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3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07.78亿元,上缴税金4.46亿元。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高起点规划建设的要求,重点规划了新能源、节能环保、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了矿山机械制造装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组装、光伏材料、新型建材等装备制造业。引进了国电龙源、北京天润、大唐新能源、中国电力、国电集团、华能新能源公司、华锐风电、新疆海装风电、中国复合材料等一批风电开发及装备制造企业落户xx。
(三)大力实施“南园北牧”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调粮、减(退)棉、增经、扩草”为重点,加快发展了以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2008年以来,新增大枣建园19.87万亩,累计面积达32.8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773座2.18万亩,累计19758座4.94万亩;优质饲草料面积发展到了15.6万亩。
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把劳动力培训转移与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三产服务业相结合,以就近转移、向城镇转移和自身创业转移为主,加大了农村劳动力成建制、多渠道、组织化转移的力度。2008年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次,其中组织化转移率70%以上。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目标,采取连片开发、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插花安置、城镇安置、民政救助等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2.6亿元,对64个重点村施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解决了3628户16271人的贫困问题,完成牧民搬迁定居2309户8902人。
(四)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认真抓好城镇规划建设。按照建大建强中心城市、建精建优特色城市、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格局为主攻方向,编制了一批体现现代文明、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于一体的城镇建设规划。加快了以回城乡、白石头乡、巴里坤镇等为主的“文化旅游名镇”和以二堡镇、五堡镇、奎苏镇、盐池乡等为主的“特色农业镇”的规划建设。已建成2个中心镇、8个成建制镇,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了城市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进程;加大了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地区城镇化率已达59.5%,城市绿化覆盖率41%。xx市已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巴里坤县城被命名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伊吾县城初步建成为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建设“东出”商品集散地、打造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狠抓了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建设,培育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园区,构建高速、快捷、顺畅的物流体系。目前,xx恒安物流中心、煤炭批发、石材集散、农产品批发、机械设备租赁等市场已投入运营。
加快发展生产生活类现代服务业。全力支持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中介、租赁、房地产和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重点支持家政服务、社区医疗、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社区综合服务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地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历史为依据,以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加快完善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依托自然景观和东天山古伊州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大力推进了东天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开发和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发旅游景区(点)40个,国家级景区点14家,aaaa级景区4家、aaa级景区5家。预计今年接待区内外游客2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25%。
(六)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抓住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机遇,积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xx投资发展。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点,预计2011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总量115万吨,同比增长2.57倍,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8亿元,同比增长3.2倍。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非禁即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其充分释放能量和活力。全地区注册登记私营企业由2008年的1833户增加到2010年的2297户,注册资本由47.88亿元增加到76.36亿元;个体工商户由2008年的15465户增加到2010年的19549户,注册资本由3.54亿元增加到6.02亿元。
大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每年召开区域融合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共同研究部署区域融合发展大计,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在xx区域内各个经济单元“打破条块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融合发展”已形成共识。
(七)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狠抓援疆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经贸合作、技术交流。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积极与河南省沟通对接,共同确定了援疆工作重点、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研究编制了《河南省援疆总体规划纲要》。2010年实施了12个援疆试点项目,援疆资金1.27亿元,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按照《河南省援疆总体规划纲要》,安排援疆项目39个,援疆资金5.11亿元。目前已开工35个,开工率90%,资金到位率75%。两地经贸合作全面铺开,已有河南煤化、洛钼集团等100多家企业来哈考察,其中23家企业确定了投资意向,签订了11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240多亿元。已选派697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豫培训,选派223名优秀干部赴豫培训和挂职锻炼。
(八)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事关xx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为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聚集了后劲。2008-2010年,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3.28亿元,年均增长57.2%。
水利建设方面,突出节水与增水并举,做好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网的规划和建设。2008年以
2011年地委班子换届工作总结
本文2011-11-23 16:39:20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