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1-11-22浏览:2113下载135次收藏

    xx镇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葛尔盆地南缘,年降水量在177毫米,年蒸发量为230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全镇总面积4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万亩,水土矛盾较为突出。2010年全镇总人口1.4万人,居住着汉、维、哈、回等13个民族。下辖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个林场,人均耕地11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13.4亿元,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4000元。近年来通过推广了“合作社模式”滴灌管理,农牧民节水灌溉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农业现代进程,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xx镇节水灌溉发展基本情况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既是形势的要求,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镇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紧张问题尤为突出,可供水资源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因此,必须节约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在灌溉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方针、政策,狠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特别是自2007年至今,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节水措施,推广和发展了自加压、低压小流量、太阳能电脑微控等多种高新技术滴灌,为加快大丰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试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我镇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番茄、辣椒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广,小麦、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稳定,全镇播种18万亩,其中小麦4万亩、棉花10万亩、番茄0.7万亩、制种玉米1.1万亩、青贮0.5万亩、打瓜0.3万亩、甜菜0.2万亩、辣椒0.5万亩,其它作物0.7万亩。截止2011年,大丰镇已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7万亩,其中地表加压滴灌11.4万亩,小白龙0.3万亩,节水灌溉已占全镇各村耕地总面积的65%,初步形成了地表加压滴灌为主,小白龙滴灌为辅的节水灌溉运行模式,节水灌溉理念已被广大群众接受,并成为大丰镇主要灌溉模式。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全镇灌溉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比例调整的余地更大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的高产、稳产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推广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1、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前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我镇水的浪费、特别是农业用水的浪费却极为严重。传统的灌溉方式使农业成了用水大户,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在这种情况下,我镇狠抓农业节水滴灌技术的推广,改变人们传统灌溉习惯,用较少的水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 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地表加压滴灌可节水50%以上。我镇在节水灌溉方式上统一了认识,主要采用膜下地表加压滴灌节水方式,使农业用水方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大水漫灌转向了地表加压滴灌。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有很好的节水和改造土壤、压盐碱的作用,中低产的耕地几年内就可以迅速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二是从浇水土地转向了浇作物。田间无垄,作物棵间无水,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升腾,膜内的水也很少蒸发,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水的流失。三是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把配方肥、农药直接溶于水,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实现了浇水、施肥、施药的一体化和可控化,水溶性农药、肥料可随水直接施入作物根系范围内,使肥料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50%-60%,并能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极大地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
2、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我镇推广应用的膜下地表加压滴灌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等明渠将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所替代,田埂、田垄和沟畦将被一马平川的耕地覆盖。从水源出口的地下管道一直到田间的滴灌带,形成了密布的灌溉网络,成片成片的土地再也不用修渠、打埂和挖沟,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5%-7%。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前最辛苦的农活是作物浇水,作物种下去仅浇水就要四五次,浇一次水,土壤就板结一次,就必须中耕一次,浇水是农活强度最大的岗位。实行滴灌后,浇水变成了“扳阀放水接毛管”,老人妇女都能干,而且膜下地表加压滴灌,膜下不长草,节省了大量劳力费、机耕费,提高了劳动效率。每亩地平均节约劳力费30%-40%,节约机耕费20%-30%,加上节约的物化成本水费、肥料费等,每亩地减少投入50-80元。每亩棉花增产、降耗达350元以上。与此同时,每个农工从过去可管理20-30亩地提高到180-300亩。 三是实行膜下滴灌技术与科学栽培技术相结合,保证了作物生长全过程的机械化。 把滴灌技术与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等栽培技术等结合起来,使滴灌技术延伸为一项综合性创新体系。大丰镇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在实行膜下滴灌的十万亩棉田,实现了播种、铺膜、铺设滴灌带一次完成的机械化作业。一台拖拉机安装2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