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探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化建设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11-07浏览:2827下载252次收藏
  随着“三鹿奶粉”、海口“砒霜门”、08年问题奶粉重现市场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政府公信力并没有因《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而得到加强,一方面是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在为食品安全监管出方式、手段如信息网络化监管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科学意见和公众意见的差异日益突出”,各方就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治理的争议不断升级,民众对食品监管部门的信任减弱;一方面是政府依托互联网、gps、短信等手段大力发展食品监管信息网络化建设,一方面是一些消费者、企业思想守成不理解变革、不愿变革,很多食品经营企业甚至是可口可乐、百事、双汇等大型公司抵制电子监管码。这些问题的主因在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某些措施脱离国情、一些没有把握好服务与监管相统一的内涵,本文立足中国国情和工商职能,把握信息化的本质,就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出几点构思,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信息网络化的本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言简意赅的说明了信息网络化对政府转型、历史进程、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在《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目标,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生产力、打造服务型和高效型政府重要推动力。可见,政府信息化的本质不是利用信息化来管理公民,而是拓宽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更好的为公民提供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不是利用信息化来展现各项工作的成绩,而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工商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应然状态
  应然状态一般是指法律原本的规定,即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工商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应然状态,在这里是指现阶段从我国国情的现状出发,结合信息网络化的本质,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积极推进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工商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较为理想的状态是:
  (一)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级别、全社会化的共享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库;
  (二)食品市场准入、仓储、销售、退市的全程信息化监管;
  (三)突出发挥12315信息化平台优势,建立健全商品(食品)质量监管网络;
  (四)建立食品质量监测数据库和食品质量监管知识数据库;
  (五)建立部门协作监管执法信息化网络体系;
  (六)建立社会监督信息化网络体系:
  (七)其他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的信息化监管手段。
  三、工商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各地、各级工商机关为提高市场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消费维权能力,切实维护食品和商品消费安全,不断创新监管体制,加大科技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力度,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手段。
  (一)重要商品(食品)准入方面
  通过在蔬菜、水产品、畜禽产品种养殖基地和生产企业应用ic卡、条形码追溯系统、rfid(非接触式微型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收购、运输、销售的全程追溯。
  (二)食品安全消费网络方面
  通过建立省级统一的12315综合预警信息化网络,采集汇总全省各市县工商局、基层工商所、消费维权监督点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点的12315申诉举报受理、质量监测、日常巡查、案件查办、企业登记年检、企业信用等监管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区域、商品类别、检测结果等指标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电话语音、短消息、电子邮件等方式自动进行区域分层分级预警;通过批发市场网上商品信息监管平台,在食品批发市场中建立商品信息库,在线、实时掌握食品流通情况,实现准入商品电子化管理;通过开发流通领域商品准入监管软件,与超市、市场、放心店实现网上对接,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监管,实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
  (三)食品分类监管方面
  以食品分类监管为切入点,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化手段,通过联系生产厂(场)家、批发商、零售商、市场开办单位、工商部门和社会公众,建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探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化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