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若干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11-04浏览:2552下载239次收藏

     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道十分重要程序,是选好人用好人的关键环节。最近中共中央颁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颁布的《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再次把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我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现行干部民主推荐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现行干部民主推荐制度存在的弊端
1、单位“一把手”的主观干预影响推荐结果的公平性。其实,就一个空缺岗位,单位“一把手”乃至整个班子有较为统一共识的人选,这是十分常见的,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对此过度干预,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早早就在干部群众中制造舆论或散布消息,说某某同志是“组织意图人选”,导致民主推荐还未开始,单位上下已经议论纷纷、“满城风雨”。这些做法不但导致民主推荐结果失真,而且打击了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积极性,他们认为上级已有内定人选,推荐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民主推荐已经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民主意义,从而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大打折扣。
2、参加推荐范围人员的固板划一影响推荐结果的合理性。《干部任用条例》明确了参加推荐人员的范围,对哪些人应该参加民主推荐,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是,这种固定划一的规定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有些了解情况的人没有列入应参加范围,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却在参加范围之列。比如说,民主推荐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参加推荐的人员一般为镇政府中层以上干部、村支部书记、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等,尽管范围较广,但现实是,相当部分的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对镇干部情况并不了解,而对镇干部情况比较了解的绝大部分普通镇干部却没有机会参加,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随意票、盲目票,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难以杜绝的各种“拉票”行为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尽管明确禁止在民主推荐中出现各种“拉票”行为,对查实的“拉票”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拉票”的方式灵活多样,要查实十分困难,因此难以杜绝也不可能杜绝各种“拉票”行为。民主推荐开展之前,有些当事人触觉异常敏感,马上开始“拉票”。常见的一是通过打电话拉票;二是利用关系人互相托请拉票;三是请吃送礼或给好处等方式进行“拉票”。“拉票”行为会使推荐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性大打折扣,导致个别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凭借“拉票”的本事在民主推荐中夺取较高的票数。
4、民主推荐写票环境的不宽松影响推荐结果的公正性。民主推荐写票环境的不宽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不宽松。很多地方在民主推荐大会上,与会人员“济济一堂”,没有间隔距离,有些人未免会有思想顾虑,担心写票时旁人看见,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填写推荐票时草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若干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