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xx县xx镇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该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全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镇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建设现状 问题成因 对策及措施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xx镇位于xx县南部,全镇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64个自然村,全镇9513户40486人。其中农业人口38464人,占全镇人口的96.3%,农村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58%,xx土地面积宽广,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全镇人均耕地1.4亩,有宜农耕地7.6万亩,耕地面积5.7万亩,是xx县的烤烟大镇。境域地势北高南低,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日照丰富,年平均气温4.5℃,日照时数2950小时。xx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还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2009年底,全镇生产总值为2.3亿元,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3660元/人。
建国以来,xx人民同心协力、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几年间,xx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起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加大对烟田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新建了一批管网灌溉工程,工程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0年,全镇共建成1座(小一)型、14座(小二)型水库,29件坝塘,5970个小水窖,小型泵站36件,小型机电井8件,田间疏水管道12件。共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1处,其中蓄水工程34处,引水工程7处,提水工程30处,总灌溉面积1.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1万亩,农田改良面积达1.3万亩,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xx镇农业丰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该镇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目前,全镇面积在0.5万亩以下具有一定规模,且通过实施工程措施的小型灌溉片区共25处,但由于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5万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仅140万立方米,由此导致xx镇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2.农田水利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该镇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天不足。 xx镇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建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管理体制不清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计划经济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转入市
乡镇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
本文2011-11-04 07:05:4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