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推进五金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与启示
永康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五金产业占工业总量的90%以上,产品门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高。全市现有五金生产企业近1万家,生产各类五金、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其中有1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第三,已形成汽摩配、电动车、金属安全门、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小家电及厨具、衡器、金属冶炼压延等八大支柱产业。随着永康五金产业的迅猛发展,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一个包括武义、缙云等周边市县的五金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永康经济以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引人瞩目,即使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仍增长16.1%;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1%和38.7%,得益于永康市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大力推进五金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从调研情况看,七大抓手给各位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着力抓市场开拓,强化产业发展的立身之本。永康五金市场与五金产业始终并生共荣,互促发展。多年来,该市致力于“永康五金”市场品牌的培育,从1996年始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目前拥有以中国科技五金城为龙头,14个专业市场为辅助,上万个五金代理商为网点,覆盖全国、行销世界的五金市场销售网络。特别是通过专业市场功能的整合提升,五金科技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产品流通、信息、展示、商贸中心之一,产品辐射全国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去年达357亿元。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该市把开拓市场作为“保稳促调”的首要之举,除了认真落实省、市一系列开拓市场政策措施外,还专门设立1800万元的外贸奖励资金,扶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为了进一步提升“永康五金”区域品牌和“中国五金博览会”品牌,该市已启动建设总投资7.64亿元、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着力将之打造成为五金产业的展示窗口和五金博览会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平台。
二、着力抓自主创新,强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支撑。五金产业特别是日用五金产业对市场客户端需求敏感,创新需求强。永康市在大力推动重点骨干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针对中心企业众多、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以原永康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当地部分骨干企业共建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总投资2.28亿元,拥有五金产品检测中心、中试和孵化基地,以及五金产品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五金机械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五金产品设计与验证、五金产品现代制造等实验室,建立了信息网络、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检测分析、研发设计、成果推广、中试孵化、专利代理等“一条龙”的创新服务,较好地发挥了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员”、“辅导员”和“推广员”的功能。为进一步提升五金科创服务平台功能,近两年继续整合当地创新要素,建设五金科技创新中心,现已将核心实验室(研发中心)扩展到16个,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对孵化、创办科技型企业和人才引进给予支持。该市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其他地区五金产业高端人才溢出的有利时机,光2009年就两次组织企业从东莞引进数百名五金科技、管理高级人才,同时积极发挥永康在外浙商协会的作用,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为了补强五金产业工业设计的“短腿”,永康市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今年参赛作品逾千件,并通过拍卖方式将大赛获奖作品转让给企业,以期更好地培养和吸引创意设计人才。
三、着力抓三产发展,强化产业发展的分工融合。为了从根本上突破永康经济面临的土地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急剧增加、产品档次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该市以打造永康总部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做法是,按照产前、产中和产后不同阶段把与工业相关联的服务业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构建基础性、普惠性的产业服务平台。其抓手一是打造“五大中心”,即总部中心、五金科技创新中心、通关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目前,科创中心和通关中心基本建成,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将于2012年建成。总部中心,规划用地620亩,总投资46亿元,2007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26幢20层以上的企业总部大楼和人才公寓,吸引500家以上企业总部、国内外知名企业分支机构以及服务机构入驻,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
永康市推进五金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与启示
本文2011-07-27 17:40:2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