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市中小学教育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7-26浏览:2679下载201次收藏

    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年年抓、重点抓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对xx市中小学教育收费情况的调研,试图从学校本身存在的困境和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心理出发,从教育收费管理部门职能发挥方面来分析、论述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不规范甚至部分部门、学校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如何积极应对、发挥作用。课题组认为,除了体制性的问题、社会综合性的问题以外,教育是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和保护都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造成中小学在收费问题上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明朗、措施不得力。无论是部分地方政府行为,还是学校内部管理,或者是学生家长的心理反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中小学教育不规范甚至乱收费问题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因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而较长时的存在。

一、xx市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近年来,xx市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治理教育乱收费放在全市纠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大从源头上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了规范收费行为,近年来,xx市先后转发和自发了有关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的十几个文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教育收费方面的精神,清理现行的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的收费项目。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合力,同时也研究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如2004年,xx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专门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对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等重点、难点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在xx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关于xx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确实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代办服务项目,为此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56号令)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计[2004]163号),2005年xx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为学生提供代办服务行为。为进一步增强规范收费的自觉性,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措施,xx市教育局每年与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学校分别签订了《规范收费责任书》,明确了收费工作的领导责任,将规范收费工作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年度考核目标,列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范围。2004年9月,xx市监察局、教育局、纠风办出台了《xx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规范收费责任及违规处理办法,把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具体化,使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2005年2月份,xx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分管市领导在会上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月份,xx市教育局和教育工会一起组织对部分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6月份xx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各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有关高校分管领导到xx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接听热线电话,及时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难问题。xx市教育局先后在学校(单位)基层干部会议、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基层干部读书学习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上级有关收费工作政策,对学校进一步加强收费工作的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工作要求,并重申了有关纪律。2005年秋季,xx市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实行了第三轮教育收费的轮查工作,对违规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推行校务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

在强化规范教育收费的同时,注重宣传和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通过公示栏、校务公开栏或印发收费联系卡等,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2005年xx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统一印制《xx市区中小学收费联系卡》23.3万张,开学时及时发放给每位家长,接受家长的监督检查。在物价局检查分局的监制下,xx市教育局统一印制了《xx市区教育收费公示栏》880张,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统一向社会公开教育收费依据、项目、标准和范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教育城域网加大公开的力度。市属高校均实行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xx电大还编印了《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汇编》,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宣传。各级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部门都公开了教育乱收费监督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的投诉咨询。

(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检查力度,严肃处理教育乱收费问题

每年xx市都要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活动。通过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对全市教育乱收费情况重点检查的工作部署,采取交叉检查、下查一级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并及时受理群众关于教育收费问题的投诉。

近年来,xx市通过扎实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严肃查纠各种乱收费行为,确保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责任追究力度,对各种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并严格按照《xx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2004年xx市教育局制订了《xx市教育系统反腐保廉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将加强财务监管,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坚持学校(单位)所有收取费用进入财政专户储存,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收费票据监管制度和资金储存、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捐资助教款财务监管。

2005年xx市教育系统先后组织98个检查组,检查学校673所,重点对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对下发的《关于xx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择校”问题的会议纪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设立举报电话29部,全市教育系统共接受群众收费方面的投诉电话466个,投诉中大量的是咨询性的电话,属于教育乱收费、违规收费的举报反映问题36件,其中大部分已得到处理。如某重点中学违反规定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款,及时予以纠正,退还了所收的赞助款;某民办学校违反规定收取军训费,xx市教育局督促区教育局进行了处理,退还多收款项。

xx市物价局投诉电话“12358”,2005年1—8月份受理教育收费咨询和投诉439件,其中投诉举报51件,咨询388件,与04年同期相比,咨询投诉件下降51.25%;投诉举报件下降72.55%。总体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群众对收费问题的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治理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规范教学行为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精神,xx市教育局转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制定并签订了《xx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书》。强调开展任何形式的暑期教育活动,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原则上不收费,未经批准收取的各种费用,必须全额清退;并重申任何中小学校均不得利用假期给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上课,任何社会办学机构均不得利用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补习或高考(中考)复习;要求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检查和指导,坚决纠正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五)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2002-2004年,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除接受省市转移支付的资金外,得到中央、省市补助教育专款3896万元。xx市财政对贫困县(市)农村基础教育扶持主要通过教育帮扶工程,定向定额给予补助。2002-2006年,xx市计划筹措3500万元对口支持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其中市本级和六城区每年筹措600万元,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每年分别筹措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实施3年间,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累计改造危房项目89个,改造校舍建筑面积158109平方米。2004年开始,xx市教育局每年在市本级教育帮扶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等地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到2004年年底,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桐庐县、临安市和建德市的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344所,改厕建筑面积7813平方米,投入资金1051.98万元;淳安县60%的农村中小学完成了改水改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xx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xx市的顺利实施。现xx市已完成了2005年—2007年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编制工作,计划食宿改造面积约为44万平方米,估算金额4.2亿元。

为了提高xx市农村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市、区县(市)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2003年,xx教育城域网顺利建成,13个区、县(市)有100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接入xx教育城域网,且大部分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建有学校网站。各区、县(市)也建成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均衡化。2004年,全市小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12.47人/台,中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8.29人/台,中小学生计算机平均拥有率为9.7人/台,学生计算机拥有率居全省(18人/台)前列。

目前,xx市己普遍实施教育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 资助和减免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费用。2003年1月,xx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入学收费减免和补助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xx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xx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教育资助券办法的通知》;2004年, xx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xx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5年,xx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xx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不断完善教育资助券、人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扩大享受教育资助券补助对象的范围。2004年,全市共有3.3万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1480万元, 2005年,全市共有53117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2140万元。同时实行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工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落实市本级和区、县(市)外来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 [2004] 42号),提出市和各区、县(市)政府原定的提高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每年提高若干百分点的政策延续到2007年,xx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定增长。

200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7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19.7%);占财政总支出(195.63亿元)的比重为19.80%,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4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7%,占财政总支出(238.33亿元)的比重为18.28%。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核定范围,各区、县(市)分别确定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据统计,2005年xx市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78.85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为三类地区);农村最高为530元(西湖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和建德市),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180元)。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10.04元(下城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农村最高为655.01元(江干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240元)。2005年xx市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2004年增长了38.13%,其中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9.50%;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5.56%,其中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66.46%,xx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核定的定额标准。

xx市教育局、财政局、统计局还出台了《关于2004年xx市教育事业发展和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标公布办法》,建立xx市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公告制度,加大了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推动落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xx市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区、县(市)级财政统发制度,将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发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实现了区、县(市)级财政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市中小学教育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