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涉药单位诚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海原县开展涉药单位诚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诚信管理工作,着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是规范医药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宁夏海原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1、基本情况及做法
1.1、地理、人口及医药状况 海原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辖18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104个自然村,总人口37万,91.4%的人口在农村,总面积6899平方公里,地形起伏不平,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全县共有涉药单位389家,其中县直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24家,村卫生室315家,个体诊所7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39家。涉药单位点多面广,监管周期长,难度相对增大。
1.2、诚信管理的基本做法
1.2.1 、建立行政相对人信用档案。海原药监局通过调查摸底,对全县所有涉药单位逐一建立了信用档案,用于采集和记录信用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相对人的身份信息(如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类型、经营范围、人员状况、许可证及联系方式等)和日常监管信息(在监督检查和抽验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及政府部门褒奖的记录等)。
1.2.2 、制定诚信管理量化考核细则。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涉药单位诚信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参照《管理相对人信用信息记录内容和信用评分标准》,将全县涉药单位按其性质分为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两类,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量化考核测评表,对药品、医疗器械的购销使用行为、gsp认证、证照管理、验收记录、售后服务等环节一一作了明确规定,使量化考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避免了考评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
1.2.3 、突出动态考评。海原药监局坚持定期考评(每季度1次)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突出动态管理,注重过程监管 ,提倡临时抽查和跟踪检查,并将每次采集整理的信用信息记入《管理相对人信用信息管理档案》和《日常监督检查意见反馈表》,每季度末进行汇总、梳理,综合考评,杜绝了量化考评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做到了客观、公正和准确。同时,根据信用档案记录,按照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的原则,对信用良好单位适当减少日常监督检查次数或抽验频次,对不良信用单位则加大检查次数、抽验频次及检查范围,进行重点监管和专项跟踪检查,并视情节在一定范围内曝光,加大惩戒力度。
1.2.4 、实行信用等级分级管理。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上,实行了黑、红、黄、绿四色旗信用等级定性管理,即根据不同档次的扣减分值将涉药单位评定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同时记入其诚信档案,作为年末评选诚信单位的基本依据。
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全县医药行业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监管成本明显降低,监管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对全县39家药品经营企业和31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2004年第三季度与第一季度考评结果相比发现,不良信用单位所占比例由第一季度的17.4%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0.5%,诚信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2、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1、体制性障碍。药监部门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职能还未完全到位,行政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开放性和协调性,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准则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2、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药监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思想观念、法
开展涉药单位诚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1-07-18 11:08:3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