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摘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几年作不起诉力度在加大,但作不起诉的人数比率还很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现实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宽严相济 不起诉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童章军,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008-02
2004年12月22日,罗干同志首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宽严相济形势政策定位为刑事司法政策。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对在检察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意义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司法更加重视人权保障,对于有效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有利于犯罪人良性回归社会,对实施了轻罪的行为人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可以使犯罪人充分体会社会的宽容和温暖,有利于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和自身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持犯罪人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尽可能避免给犯罪人家庭带来情感缺失,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出现家庭破裂或其他负面效应;三是有利于化解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冲突,在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时,通过充分听取和考虑被害人的意愿,既提升了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又可以较好地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有利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在当前刑事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与司法资源明显不足的矛盾背景下,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了诉讼环节,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资源,尽可能集中人力、物力查办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重点和效果。
二、现状分析
从2006年至2010年审查起诉的情况看,2006年我院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数是967人,不起诉18人,占起诉人数的1.86%;2007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06人,不起诉12人,占起诉人数的1.08%;2008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64人,不起诉19人,占起诉人数的1.63%;2009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306人,不起诉52人,占起诉人数的4%;2010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18人,不起诉58人,占起诉人数的5%。从上述的数据看近几年作不起诉力度在加大,但作不起诉的人数比率还很低,原因有三个:一是“严打”政策根深蒂固。自八十年代开始严打以来,从重从快已成为惯性思维,在刑事检察工作中可捕可不捕的都捕了,可诉可不诉的都诉了,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忽视了办案的社会效果;二是考核考评制度的影响,多年来在检察机关的自身考核考评制度中过于强调起诉率,对不诉率作了不适当的控制,使得不诉制度在实践中运行不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三是近年来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尽管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过探索和设想,但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统一适用的标准,加之现定不诉决策程序过于烦琐,检察机关很难对适用不诉有积极性,这无形中影响了该政策运用的效果。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把握的几个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原则,如何正确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在构成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运用刑事和解,对轻微刑事案件依法适用不起诉
刑事和解是指检察机关对先前确定范围内的轻微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的参与下,在人民调解组织的主持下或者通过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由犯罪嫌疑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主动退赃等方式取得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谅解,检察机关据此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不起诉决定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建议法院从轻判处的一种工作机制。
关键词宽严相济 不起诉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童章军,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008-02
2004年12月22日,罗干同志首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宽严相济形势政策定位为刑事司法政策。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对在检察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意义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司法更加重视人权保障,对于有效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有利于犯罪人良性回归社会,对实施了轻罪的行为人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可以使犯罪人充分体会社会的宽容和温暖,有利于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和自身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持犯罪人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尽可能避免给犯罪人家庭带来情感缺失,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出现家庭破裂或其他负面效应;三是有利于化解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冲突,在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时,通过充分听取和考虑被害人的意愿,既提升了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又可以较好地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有利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在当前刑事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与司法资源明显不足的矛盾背景下,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了诉讼环节,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资源,尽可能集中人力、物力查办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重点和效果。
二、现状分析
从2006年至2010年审查起诉的情况看,2006年我院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数是967人,不起诉18人,占起诉人数的1.86%;2007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06人,不起诉12人,占起诉人数的1.08%;2008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64人,不起诉19人,占起诉人数的1.63%;2009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306人,不起诉52人,占起诉人数的4%;2010年向法院提起公诉1118人,不起诉58人,占起诉人数的5%。从上述的数据看近几年作不起诉力度在加大,但作不起诉的人数比率还很低,原因有三个:一是“严打”政策根深蒂固。自八十年代开始严打以来,从重从快已成为惯性思维,在刑事检察工作中可捕可不捕的都捕了,可诉可不诉的都诉了,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忽视了办案的社会效果;二是考核考评制度的影响,多年来在检察机关的自身考核考评制度中过于强调起诉率,对不诉率作了不适当的控制,使得不诉制度在实践中运行不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三是近年来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尽管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过探索和设想,但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上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统一适用的标准,加之现定不诉决策程序过于烦琐,检察机关很难对适用不诉有积极性,这无形中影响了该政策运用的效果。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把握的几个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原则,如何正确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在构成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运用刑事和解,对轻微刑事案件依法适用不起诉
刑事和解是指检察机关对先前确定范围内的轻微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的参与下,在人民调解组织的主持下或者通过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由犯罪嫌疑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主动退赃等方式取得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谅解,检察机关据此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不起诉决定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建议法院从轻判处的一种工作机制。
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罪刑法定之下的刑法解释观下一篇:刑事和解的正义价值探析
本文2011-07-05 09:45:46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240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