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减少人口统计误差
一直以来,关于人口总数、年度出生人口数,在公安、人口计生、统计等部门之间,同一统计对象的数据悬殊很大,不仅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准确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县域内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因此明确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人口统计误差,已是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人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
目前,县级人口统计数据主要来源有三个地方:
1、公安户籍人口。主要来源各公安派出所,根据年度申报的户籍人口进行统计,一般统计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 ,也就是一个自然年度的户籍申报人口。
2、计生统计人口。主要来源乡、村两级计划生育网络,村级计生统计员和乡镇计生专干按照工作要求,对出生人口进行摸底,按照计划生育统计口径进行统计,一般统计时间为上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之间的出生人口。
3、统计部门人口。统计部门发布的人口数据,具有法定效力,一般按自然年度统计,近年来数据多采用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
由于上述部门统计的时间、统计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几个部门之间的人口数据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不仅在部分县表现,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中、省的关注,目前正在下力气进行纠正。
二、县级人口计生统计数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常住人口总数不一致。以旬阳县为例: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县2010年末总人口为452553人,而计生统计人数为438502人,相差近14051万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年的人口统计误差累计形成人口总量的误差。二是采用了2008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县抽样调查测算人口数据,而这一数据仅为427852人。
(二)年度出生人口差别大。以某县为例:2010年全县计生报表出生人口3671人,而统计公报2010年出生人口4442人,相差771人;2010年一季度的报表出生人口为664人,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同期出生人口1136人,相差472人。也就是说,这472 名2010年一季度出生的人口没有在2010年一季度报表中及时统计上报,而是在一季度报表后,根据后来掌握的情况才陆续报表的,或者没有报表而直接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么大的误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婚前检查的取消、婚姻登记的自由以及一孩生育政策的调整,客观上导致人口计生部门对部分一孩出生信息难掌握;
2、免费住院分娩已成为群众生育的普遍选择,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减少人口统计误差
本文2011-06-07 09:12:42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102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