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内容提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营经济必须承担起历史使命,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基本确立,以及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谁能够抢抓机遇、率先调整,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2010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希望民营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因此,广大民营企业必须承担起历史使命,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4月13日,梁保华书记在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既占领技术制高点又提高市场占有率,力求突破更多的重要关键技术,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多的“江苏制造”转变为“江苏创造”,这为江苏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实践也表明,民营企业过分依赖引进技术难以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倡自主创新就是对过去技术依赖的反思和调整。“自主”是与“依赖”相对应的概念,强调“自主”,就是要降低“依赖”的程度,改变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状况。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要充分依靠民营企业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创新目标,其关键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首先,要实现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主要采取低成本战略谋求比较优势,但这种低成本战略的运用是有限度的,一是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其内部生产成本优势在不断下降,如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将逐步上升;二是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过去许多具有外部性的行为将“内部化”,必然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如必须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保证职工的健康安全卫生等。因此,未来民营企业必须谋求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加强研发力量,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科学决策机制、经营管理机制、资本运作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民营企业还要致力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严格企业内部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向管理要创新能力。再次,民营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用品牌冲破危机。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不注重品牌建设,没有品牌意识,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民营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观念,注重品牌建设,重塑品牌形象,并以此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量民营企业特别是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困境,尤其是对外向度较高的出口民营企业影响较大。但也应该看到,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因为,有信心才能有决心,才能冷静分析形势,客观分析利弊,理性地思考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全球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外贸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因为我国出口商品是以低价位的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以非品牌的产品为主的刚性消费品,经济危机对这样的刚性消费影响是很有限的;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没有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改变,我国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的转变,对外开放仍然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此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的民营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进一步拓展对外发展的空间,为扩大对外开放作出新的贡献。
&nb
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本文2011-06-05 18:28:1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