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流动党员日益增多。作为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式,建立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党建工作中一项全新而紧迫的任务。
外出流动党员状况分析
以阜平县为例,全县共有流动党员310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303人,约占流动党员的98%。从当前外出流动党员的特征及流向,流动目的来看,可分为四种类型:
外向发展型。这类党员有一技之长,在本土缺乏发挥特长的环境和条件,为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特长,顺应改革开放潮流,离乡外出,谋求家庭和个人的发展。此类党员有技术有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闯荡和摸索,大多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创出业绩。
立志学艺型。这类党员年纪较轻,有一点文化基础,有进取心,因不安于现状,想通过外出学手艺,长见识,求发展。此类党员有年龄、文化优势,可塑性强通过一定时间的磨练和学习,能很快向能人都有的队伍转化。
勤劳创业型。这类党员老实本分,勤劳可靠,他们原本居家过着安稳的日子,靠勤俭劳作在当地也过的去,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干半年闲半年“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待不住也闲不惯,一有机会便外出寻活儿,多是农闲而往,农忙而回。此类党员责任心强,受人们信任和尊重,虽无专长,却属于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的一类人,在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威信。
贫困求富型。这类党员因为家庭贫困,本人没有什么技术和特长,在当地也找不到合适的致富门路,外出打工挣钱以求养家。此类党员家庭负担重,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是迫于家庭和个人生计而外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向难掌握。一些党员组织纪律性差,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联系,这类党员往往外出去向不明确,时间、地点不固定,党组织很难掌握其外出后的具体情况。
2、管理难落实。流动党员外出期间难以参加党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党课学习、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等活动,成了“挂名”党员。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2011-04-28 18:50:1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