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策及建议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04-13浏览:2884下载272次收藏

近年来,我们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及自治区、自治州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协调制约机制初步建立,监督检查举报渠道更趋畅通,全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但随着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变化,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机构编制管理督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长期以来,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问题上,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或只注重审批而忽视监管的问题,比较重视机构的撤并、分设,编制的精简、压缩,职能的增加、减少,而忽略了对机构编制政策贯彻落实和机构编制批复方案执行情况等的有效监督。在实际工作上,机构编制的事前审批固然重要,但事后的监督检查也是绝不可少的。否则,机构编制管理的随意性就会不断增加,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通过我们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各部门各单位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越来越高,但还是有一些部门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无视“三定”规定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加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很少有单位主动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的要求。有些部门之间仍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复、工作推诿扯皮的问题,有些部门的权力缺乏制约,行政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

三是监督检查不太到位。虽然有“机构编制就是法”的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编制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领导配备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时,十分随意地从下属单位抽调工作人员,混岗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行政效能不能最佳发挥。

二、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督查的保障机制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容易触动社会敏感神经的复杂问题。要持久抓下去,抓出一定效果,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完善,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一是需要建立领导责任追究机制。根据机构编制有关的政策规定,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要认真履行应该履行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支持和帮助。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设置机构、超配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要对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二是需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内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监督制度。机构编制是财政预算的依据,财政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才能列入财政预算核发经费,才能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电子化进程,抓紧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等信息微机联网,强化相互间的约束监督。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作为党委、政府负责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适应新形势下新问题、新任务、新特点的需要,全面转变习惯于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的问题,加强监督约束职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策及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